【題目】讀1937~1980年內蒙古商都縣耕地面積、人口密度、放牧強度和荒漠化面積發(fā)展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1】對該縣1937~1980年耕地面積、人口密度、放牧強度和荒漠化面積發(fā)展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 人口總數約翻了一番 B. 人均耕地面積減小了
C. 荒漠化面積擴大了約3倍 D. 放牧的綿羊總數增加了約2倍
【2】導致該縣荒漠化面積擴大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人口數量的變化 B. 耕地面積的變化
C. 放牧強度的變化 D. 氣候的變化
【答案】
【1】B
【2】A
【解析】考查圖表的判讀,荒漠化產生的原因。
【1】讀1937~1980年內蒙古商都縣土地耕墾、人口、放牧強度和荒漠化面積發(fā)展變化圖,據圖可知,人口密度變大,放牧的綿羊總數增加,土地荒漠化面積擴大,人均耕地面積減小。 A.讀圖,根據圖中數值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1949年的人口密度約為20人/km2,而到了1980年則達到了近80人/km2,即人口密度約翻了2番,故A錯誤;;耕地總面積番了一番多些,所以人均耕地面積減小,故B正確;;荒漠化面積擴大了至少6倍,故C錯誤;;放牧的綿羊總數增加了接近10倍,故D錯誤;故選B。
【2】據圖可知,耕地面積擴大,放牧強度增加是導致該區(qū)域荒漠化的原因,而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 由于人口增長對土地、糧食的需求增加,所以耕地面積的增大,放牧強度增加,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引起局地氣候的變化,人口增長才是根本原因,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山區(qū)自然保護區(qū)植被類型分布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示自然保護區(qū)的地勢特征為( )
A. 由南向北傾斜 B. 由東向西傾斜 C. 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D. 由東北向西南傾斜
【2】該自然保護區(qū)的山地可能位于( )
A. 大興安嶺 B. 太行山 C. 天山 D. 南嶺
【3】該自然保護區(qū)易發(fā)的自然災害有( )
A. 沙塵暴 B. 泥石流 C. 雪崩 D. 洪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2018年春節(jié)期間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造成深圳某大街2013年春節(jié)期間“空城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逆城市化加速 B. 人口老齡化加劇
C. 務工人員返鄉(xiāng) D. 旅游人數減少
【2】進一步提升城市化發(fā)展內涵的合理途徑是( )
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質 ②改善城市環(huán)境質量
、墼黾映鞘薪ㄖ芏取、軘U大農業(yè)耕地征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地地質剖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內外力作用發(fā)生的先后順序依次是
A. 斷裂、褶皺、巖漿噴出、沉積、巖漿侵入 B. 褶皺、巖漿噴出、沉積、巖漿侵入、斷裂
C. 巖漿噴出、褶皺、沉積、斷裂、巖漿侵入 D. 褶皺、巖漿侵入、巖漿噴出、沉積、斷裂
【2】該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質作用最有可能是
A. 地殼張裂作用 B. 重力塌陷作用
C. 流水溶蝕作用 D. 人類采挖石灰?guī)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南美洲局部區(qū)域地圖及南美南部(45°S附近)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變過程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據圖描述基多氣候的主要特征,并簡析其成因。
(2)說明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帶呈狹長帶狀分布的原因。
(3)運用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原理,據圖說明45°S附近地理環(huán)境的演變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馬達加斯加島是世界上知名的水沖瑪瑙產地。水沖瑪瑙大多呈卵石狀,磨圓度好,原巖以噴出巖為主,集中于河床與沙灘中,其主要產地位于貝齊布卡河口的馬哈贊加。因為特殊的地形條件限制,以人工采挖為主。每年4月底大量淘寶者來到貝齊布卡河口處尋采瑪瑙。下面左圖為馬達加斯加島略圖,右圖為馬哈贊加市氣溫與降水統計圖。
(1)說明水沖瑪瑙從形成到富集于馬哈贊加的地質作用過程。
(2)分析馬哈贊加水沖瑪瑙開采集中于5月-11月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甲地此時的天氣狀況最可能是
A. 東風勁吹 B. 南風和煦
C. 雪花飛舞 D. 暴雨傾盆
【2】圖中乙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氣流運動分別是
A. 順時針輻散 下沉 B. 順時針輻合 上升
C. 逆時針輻散 下沉 D. 逆時針輻合 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沙漠治理是干旱區(qū)的重要課題。傳統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設置沙障(如草方格)來阻止沙子移動。近年來,某研究團隊發(fā)明了一種化學黏合劑,可增強沙粒間的約束力,從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紅柿等長勢喜人。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草方格沙障可以
A. 黏合沙粒 B. 吸取地下水 C. 攔截水分 D. 減少下滲
【2】與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術的優(yōu)勢是
A. 技術難度小 B. 成土時間短 C. 環(huán)境污染小 D. 資金投人少
【3】與東部地區(qū)相比,沙漠改造后種植西瓜的優(yōu)勢是
A. 土層厚 B. 溫差大 C. 降水多 D. 風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