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灤河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河流,外溝門子(多倫附近)以上為河源段,張百灣以上為上游段,從張百灣到灤縣為中游段,灤縣以下為下游河口段。讀相關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1)說出灤河流域流經的主要地形區(qū),并說明地勢特點。

(2)闡述灤河源頭段和下游河段的主要流水作用過程及其塑造的地貌名稱。

(3)據圖分析造成灤河入?诤拥雷兓娜藶樵。

(4)闡述灤河入海口地區(qū)沼澤濕地面積大量減少對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

【答案】(1)西北部為內蒙古高原,中部為燕山山脈,南部為華北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2)源頭段流經內蒙古高原,地勢坦蕩開闊,水流平緩,河床凹岸不斷遭受侵蝕,泥沙在凸岸不斷堆積,發(fā)育有曲流地貌。下游河段進入華北平原,地勢平坦,水流平緩,河流上中游所搬運的大量泥沙,不斷發(fā)生堆積,形成三角洲地貌。

(3)變化:河道變窄,分叉減少(或河道數量減少)。

原因:由于上游沿線修建水庫攔水,灤河口入海水量和沙量大幅度減少;修建了引灤入津工程,灤河的徑流量減少;灤河流域人口密集,城市眾多,工農業(yè)發(fā)達,工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增加,灤河口入海水量和沙量大幅度減少;流域內森林(或植被)減少,對徑流調蓄作用減弱;沼澤濕地被開發(fā)為鹽田、魚塘;河道被人為的任意填埋,改變了土地利用類型。

(4)河流:使河流來自地表、地下的補給減少,水位下降的更快,加劇旱情;濕地減少,降水集中時分洪、滯洪能力下降,使水災頻發(fā);

氣候:沼澤濕地可以調節(jié)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調節(jié)空氣濕度。面積減小,調節(jié)氣候的能力將減弱;

生物:適合于水生動植物生存空間和生存環(huán)境減少,導致生物數量和種類的減少;

生態(tài):對污染物質進行吸收、代謝、分解等功能下降,環(huán)境污染加劇。

【解析】

1)據圖可知,灤河發(fā)源于內蒙古高原,流經燕山、華北平原地區(qū),最終注入渤海。故該河流域流經的主要地形區(qū)依次為:西北部--內蒙古高原,中部--燕山山脈,南部--華北平原;由于河流整體流向是由西北流向東南,故該流域的地勢整體是西北高,東南低。

2)河流源頭段一般因為落差大、水流急,以侵蝕作用為主,但灤河源頭段流經內蒙古高原,該高原地勢坦蕩開闊,使得該河段的水流平緩,河道蜿蜒,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作用明顯,曲流地貌發(fā)育。河流下游河段一般因為地勢平緩,以沉積作用為主。灤河下游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水流平緩,河流攜帶的泥沙不斷堆積,在河口處形成三角洲地貌。

3)圖中顯示,灤河入?诘暮拥雷冋,分叉減少,河道數量減少,河口附近出現了大量鹽田等。這說明河入海水量減少、攜帶的泥沙減少、河口附近土地利用類型發(fā)生變化。結合實際灤河口入海水量和沙量大幅度減少與修建水庫攔水、修引灤入津工程引水直接有關;也與灤河流域人口密集,經濟發(fā)達,各類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增加導致灤河口入海水量和沙量大幅度減少有關;流域內近年產業(yè)活動加強,表土植被減少,對徑流調蓄作用減弱,也導致河流水文發(fā)生變化;圖中顯示,沼澤濕地被開發(fā)為鹽田、魚塘,這必然涉及到了河道、河口地區(qū)被人為改變,直接導致了河道的變窄及河口河流分叉的減少,河口生態(tài)的改變。

4)灤河入?诘貐^(qū)沼澤濕地面積大量減少會使得原有的濕地功能減弱甚至部分功能不復存在,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河流水文、氣候、生物等都產生極大影響。對河流而言,主要是涵養(yǎng)水源、調蓄功能等減弱,使河流的補給減少,水位變化加劇,易發(fā)旱澇;對氣候而言,由于濕地減少,調節(jié)氣候功能減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加大,濕度下降,氣候的大陸性增強;對生物而言,主要是導致生物多樣性減。粷竦氐膬艋δ軠p弱,會加劇環(huán)境污染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氣系統(tǒng)(大氣和地面)吸收太陽短波輻射(能量收入),又向外發(fā)射長波輻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稱為輻射差額。圖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輻射差額的月份分配,完成以下問題。

1】若只考慮輻射差額對氣溫的影響,該地氣溫最高的月份是

A.4B.6C.7D.8

2】該地年總輻射差額為負值,年平均氣溫卻未逐年下降。產生該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氣環(huán)流、大洋環(huán)流B.大洋環(huán)流、海陸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陸分布D.大氣環(huán)流、地形起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三圖中分別標注了我國的A、B、C三個平原地區(qū),判斷回答下列各題。

1比較A、B、C三個平原地區(qū),從農業(yè)角度來看,共同點是( )

A.光照豐富,雨熱同期

B.地形平坦廣闊,地廣人稀

C.主要農作物都有春小麥、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廣布

2河流流經B平原時,水量不增反而銳減的原因是()

A.大量引黃河水灌溉,用水量增多

B.山地冰雪融水量大量減少

C.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

D.降水量減少,蒸發(fā)量增大

3有關三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A地近年來荒漠化現象嚴重

B.B地遠離海洋,降水少,風蝕嚴重

C.C地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

D.三地均表現出不同程度上的毀林和開墾現象嚴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不丹是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坡的內陸山國,森林覆蓋率達72%,將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文化保護置于經濟發(fā)展之上,經濟水平較低,卻是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圖示地區(qū)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由四周流向中間 B. 屬于內流河,流量較小

C. 主要參與海陸間水循環(huán) D. 水系發(fā)達,河運便利

2影響不丹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 B. 地形 C. 自然資源 D. 氣候

3為了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適宜在不丹大力發(fā)展的產業(yè)是

①旅游業(yè) ②木材加工業(yè)   ③花卉種植業(yè)  ④高新技術產業(y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亞位于歐亞大陸的結合部,是建設新“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勤勞的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生息、繁衍、發(fā)展;卮饐栴}。

闡述中亞地區(qū)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對該區(qū)域棉花生產區(qū)的有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把長江的水調往北方的調水工程,調水線路主要為大運河。讀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線路圖,完成下面小題。

1】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可以解決華北平原的鹽堿化問題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運河航運條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緩解戊地的用水緊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長江可能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 可提高社會對長江水質的關注

B. 可促使長江的泥沙向海洋輸送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發(fā)生的問題

D. 可改變長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黑煙囪”是指海水從地殼裂縫滲入地下,遇到熔巖被加熱,溶解了周圍巖層中的金銀等金屬后又從地下噴出,這些金屬經過化學反應形成硫化物沉積在附近的海底,像“煙囪”形狀一樣堆積而成。

1圖中“黑煙囪”區(qū)域主要位于

①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上

②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生長邊界上

③印度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的生長邊界上

④非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的消亡邊界上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黑煙囪”在成因上屬于

A.沉積巖B.變質巖C.侵入巖D.噴出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某區(qū)域四個不同時期三大產業(yè)的就業(yè)構成情況。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根據圖中信息推斷,四個階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階段B.②階段C.③階段D.④階段

2按照區(qū)域發(fā)展演進的一般規(guī)律,該區(qū)域空間結構的變化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設計師設計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圖!靶钏伺铩焙推胀ù笈锵啾,可以將地面蒸發(fā)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蓄水菜棚主要改變農業(yè)生產條件中的(  )

A. 光照和水源 B. 熱量和水源

C. 熱量和土壤 D. 光照和土壤

2設計師設計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 回收利用污染物 B.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C. 減少廢棄物排放 D. 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