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所示滑輪組來提升重120N的物體,若不計滑輪重及摩擦,則拉力F= N,頂板A處受力為 N,掛鉤B處受力為 N,若使物體上升0.2m,則拉力F做功為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兩輛汽車同時同地向南行駛,甲車的速度是54km/h,乙車的速度為12m/s。若以甲車為參照物時,乙車向___________運動,經過1min后兩車相距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利用了三個相同的瓶子、水和海綿,如圖所示。
(1)實驗中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2)比較_______兩圖可知,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比較a、c兩圖,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實驗中用到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轉換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用滑輪組勻速將1200N的重物在3S內提升2m,拉力所做功的功率為1000W,不考慮繩重和摩擦,求:
(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繩自由端的拉力多大?
(3)若用此滑輪組勻速提升2700N的重物,則機械效率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二毛同學用實驗測量某地大氣壓的值。她在長約1米,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用手指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手指,管內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再下降,如圖所示。
(1)已知水銀的密度為13.6×103kg/m3,他通過數(shù)據(jù)計算得出大氣壓的值為______________Pa。
(2)如果我們將此裝置拿到海平面去測量,則測量結果將_______他測量的值。(選填“大于”或“小于”)
(3)小楊同學也利用此裝置測量他所在地大氣壓的值,他把水銀換成水,將玻璃管灌滿水后倒插在水槽內時,發(fā)現(xiàn)管中的水柱不會下降。不會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選填 “玻璃管太短 ”或“玻璃管太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工人用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2000N的貨物,所用拉力600N,繩子自由端4s內拉下4m,不考慮繩重和摩擦,求:
(1)有用功和總功率;
(2)機械效率;
(3)若用此滑輪組提升3200N的貨物,所需拉力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套圈”出手后,從a點到c點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套圈”由a到b過程中,動能逐漸增大
B.“套圈”在b點的機械能大于a點的機械能
C.“套圈”由b到c過程中,機械能逐漸變小
D.“套圈”由a到b再到c過程中,重力勢能先變大后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次太空知識講座中,老師讓同學們做一個實驗:用彈簧測力計豎直懸掛一個重物,分別使重物處于靜止和勻速下降,再讓其加速下降.同學們發(fā)現(xiàn),重物在靜止和勻速下降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同――就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而加速下降時,卻看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明顯減小,好像物體的重力突然間減小了.
老師解釋說:“這在物理學上稱為失重現(xiàn)象,失重就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實際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如當人們乘電梯加速下降時,人對電梯地面壓力就小于人受到的重力”.小勇在老師指導下到電梯內做失重實驗,如圖甲.他將一個體重秤放在電梯水平地面上,然后站上秤臺.如圖乙所示.在電梯向下運動的過程中,他記錄下體重秤在不同時間段的示數(shù)及對應的時間,描繪出了體重秤的示數(shù)隨時間t的變化圖象如圖丙所示.已知小勇的實際質量為60kg.(g取10N/kg)
(1)求電梯靜止時,小勇對秤臺的壓力.
(2)若電梯在10s內下降的距離為18m,求電梯這段運動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3)根據(jù)圖丙分析,小勇在哪段時間內處于失重狀態(tài)?并求此時他對秤臺的壓力.
(4)若下降中體重秤示數(shù)為零,即說明他對體重秤壓力為零,我們稱這種現(xiàn)象為完全失重.如果物體所受合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關系為F合=ma,其中a稱為加速度,單位為N/kg.請計算小勇完全失重時加速度a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