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王麗同學在做“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的實驗中時,所連接的電路圖如圖所示,當閉合開關后( 。
A.電壓表燒壞B.電流表讀數(shù)為零C.電壓表有讀數(shù)D.電流表燒壞

分析 由電路圖可知,開關閉合時,電壓表串聯(lián)接入電路,電路斷路,據(jù)此分析各選項,然后答題.

解答 解:由電路圖可知,電壓表串聯(lián)接在電路中,開關閉合時,電路斷路,電路電流為零,電壓表測電源電壓,電壓表有示數(shù).
故選BC.

點評 本題是一道基礎題,分析清楚電路結構、知道電壓表的接法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組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水壺里的水燒開時,水蒸氣把壺蓋頂起,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C.某種燃料的質量越大,其熱值越大
D.上學路上聞到路邊槐樹花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已知酒精的熱值是3.0×107J/kg,問2kg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多少焦耳?若這些熱量全部被100kg溫度是20℃的水吸收,試計算水的溫度將升高至多少攝氏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將小球A、B分別拉到與豎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靜止釋放,當小球擺動到豎直位置時,將與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塊C發(fā)生碰撞,木塊都會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離后停止.圖中的擺長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質量分別為mA、mB(mA<mB).

(1)如圖甲、乙所示,同時釋放A、B,觀察到它們并排擺動且始終相對靜止,同時到達豎直位置.這表明兩小球在擺動過程中的任一時刻的速度大小與小球的質量無關.
(2)如圖甲、乙所示,觀察到B(A/B)球能將木塊C撞得更遠..
(3)圖乙中小球B到達豎直位置時的速度小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丙中小球B到達豎直位置時的速度.
(4)如圖乙、丙所示,丙中木塊C滑行得更遠些,由此可得出結論:質量相同時,物體速度越大,它的動能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如圖為小明“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的實驗過程圖:
(1)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fā)現(xiàn)U型管內水面已有高度差,通過方法②(選填序號)可以進行調節(jié).
①從U型管內向外倒出適量水;②拆除軟管重新安裝;③向U型管內加適量水;
(2)比較圖A、圖B、圖C,得出結論:同種液體,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3)將圖A中的探頭逐漸下移,可觀察到U形管內液柱的高度差逐漸變大,得出結論:液體密度一定,深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4)向圖B中的容器內加入一定量的濃鹽水,為使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與加鹽水前的深度相同,應將探頭位置上移(選填“上移”、“不變”或“下移”),并且觀察到U形管內液柱的高度差變大,可得出結論:深度相同,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圖(甲)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
圖(乙)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所示,先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團棉花,然后迅速壓下活塞,筒內棉花燃燒起來.對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是,活塞壓縮玻璃筒內的空氣,對筒內空氣做功,使空氣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棉花的著火點就燃燒起來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在“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的因素”的實驗中:
(1)圖1所示壓強計在空氣中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應當相平,如連接好裝置后發(fā)現(xiàn)兩邊液面不平,調節(jié)的方法是:b(填序號)
a.將此時右邊管中高出的液體倒出
b.取下軟管重新安裝
(2)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使用前還應檢查裝置是否漏氣,方法是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面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該裝置不漏氣(選填“漏氣”或“不漏氣”).
(3)比較圖2甲、乙和丙三圖,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在同一深度,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比較圖2丙、丁兩圖,則可以觀察到U型管兩邊液面高度差不同,說明: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

(1)發(fā)光體“F”、凸透鏡(焦距為f)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實驗前應將光屏向下調整,使發(fā)光體“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
(2)保持圖中發(fā)光體“F”和凸透鏡位置不變,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這個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的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
(3)當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時,保持發(fā)光體“F”和凸透鏡位置不變,取一只與原實驗中焦距相同但鏡面直徑較小的凸透鏡,替代原來的凸透鏡再次實驗,所成的像與原來的像相比,你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像比原來暗.
(4)實驗時還發(fā)現(xiàn),當發(fā)光體“F”在距透鏡15-30cm之間時,像均成在透鏡另一側距透鏡30cm以外處,但是,當他們把發(fā)光體F放在C位置時,在光具座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太大;
(5)為了讓發(fā)光體“F”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們采用了兩種做法:
做法一:保持發(fā)光體“F”和透鏡的位置不變,更換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光屏上又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這表明像距變小了,由此推斷更換的凸透鏡會聚光的能力較強,此透鏡焦距小于15cm(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發(fā)光體“F”和透鏡的位置不變,在發(fā)光體“F”和透鏡之間再放置一個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光屏上又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此實驗聯(lián)系實際即模擬了遠視眼(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的形成及矯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