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物體AB高1.6m,平面鏡CD高0.6m,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為2m.下列關于物、像、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通過該平面鏡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與平面鏡的高相同,為0.6m
C.物體與像的距離為2m
D.像高與物體的高相同,為1.6m

【答案】D
【解析】解:A、無論平面鏡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時我們看不到完整的像.不符合題意. B、像和物體的大小相同,像高1.6m.不符合題意.
C、根據(jù)物像到平面鏡等距,物體與像的距離為4m.不符合題意.
D、像和物體的大小相同,像高1.6m.符合題意.
故選D.
【考點精析】關于本題考查的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xiàn)象及其實驗方案,需要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原理:光的反射現(xiàn)象.所成的是虛像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請你細心體會,在下列場景內,屬于噪音的是( )
A.足球場上,球迷們興奮狂熱的吼叫聲
B.居民小區(qū)內,夜晚震耳欲聾的“壩壩舞”音樂聲
C.歌舞廳里,鏗鏘有力的打擊樂聲
D.車站里,提醒旅客檢票上車的廣播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N的重物提升到高處.小明同學設計了圖1所示的滑輪組裝置.當小明用圖2所示隨時間變化的豎直向下拉力F拉繩時,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圖像分別如圖3和4所示.若重物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5×10﹣2m2 , 不計摩擦,繩對滑輪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豎直方向.求:
(1)在2~3s內,拉力F的功率P及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2)在1~2s內,拉力F做的功W.
(3)在0~1s內,重物對地面的壓強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中國第五代隱形重型殲擊機﹣殲20.2011年1月11日12時50分,殲20在成都實現(xiàn)首飛,歷時18分鐘.下列與殲20及其試飛過程有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飛機質量大約為100kg
B.飛機長度大約為1.5m
C.飛機飛行速度大約為1.5×108m/s
D.飛行過程中飛行員通過電磁波與地面通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吸熱,溫度一定升高

B. 海波、萘都是晶體

C. 非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

D. 晶體的凝固點比熔點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聲音從空氣中傳到水中,傳播速度變小

B. 聲波和光波都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 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只是傳播速度最小

D. 聲波和光波遇到障礙物時都會發(fā)生反射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聲現(xiàn)象后,某同學將喝飲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長度,并用膠帶將吸管底部密封,然 后排在一起,如圖所示,對著管口吹,由于 (選填“空氣柱”或“吸管”)的 振動就會發(fā)出聲音.管的長短不同,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就不同,從長管到短管,聲音的音調 變_________(選填“高”或“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賀觀察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均勻的,由此她猜想彈簧的伸長量與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為了驗證猜想,小賀決定進行實驗
圖甲
(1)要完成實驗,除了需要如甲圖中所示的一根兩頭帶鉤的彈簧、若干相同的鉤碼(每個鉤碼重力已知)、鐵架臺以外,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進行實驗后小賀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表中數(shù)據(jù)明顯錯誤的是第次實驗.
(2)去除錯誤的一組數(shù)據(jù),在乙圖中作出彈簧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關系圖像.
圖乙
(3)由圖像可驗證小賀的猜想是的(填“正確”或“錯誤”).
(4)小賀在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以下簡稱測力計)測物體重力時,她先將測力計豎直放置,反復幾次輕拉掛鉤后,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丙所示.
圖丙
a)此測力計的量程是0~N.若此時她將一個4N重的物體懸掛于掛鉤上,靜止后,測力計的示數(shù)應4N(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b)在張老師的指導下,小賀調整好了測力計,將某物體懸掛好,物體靜止后,指針指在如圖丙所示的位置,此時物體的重力G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足球運動是大家喜愛的運動,它包含很多物理知識:踢球時腳感到疼,說明力的作用是的,使腳感到疼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 飛行中的球會落向地面是由于球受到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