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光速的測定在光學的發(fā)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推動了光學實驗的發(fā)展,也打破了光速無限的傳統(tǒng)觀念,引發(fā)了一場物理革命,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
(1)最初的光速值是根據(jù)丹麥科學家羅默的理論測出的.羅默對木星系進行了長期系統(tǒng)的觀察和研究.他發(fā)現(xiàn),離木星最近的衛(wèi)星--木衛(wèi)一繞木星運行,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木星遮食一次,這個時間間隔在一年之內的各個時間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羅默在解釋這個現(xiàn)象時說,這是因為光穿越地球軌道需要時間,最長時間可達22min,已知地球軌道半徑R=1.5×108km.請根據(jù)羅默的數(shù)據(jù)算出光速的大。

(2)如圖所示是邁克爾遜用轉動八面鏡法測光速的實驗示意圖,圖中P可旋轉的八面鏡,S為發(fā)光點,T是望遠鏡,平面鏡O與凹面鏡B構成了反射系統(tǒng).八面鏡距反射系統(tǒng)的距離為AB=L(L可長達幾十千米),且遠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鏡的距離.現(xiàn)使八面鏡轉動起來,并緩慢增大其轉速,當每秒轉動次數(shù)達到n0時,恰能在望遠鏡中第一次看見發(fā)光點S,由此邁克爾遜測出光速c.請寫出測量光速的表達式.
(3)一車廂以速度v在水平地面上行駛,車廂底部有一光源,發(fā)出一光信號,射到車頂.已知在車廂里的觀察者測量到這一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0,如圖(a)所示.另外一個觀察者站在地面,他測量到的這一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如圖(b)所示.研究表明不論觀察者是站在車廂里還是在地面上,車廂的高度L0都是不變的,光在車廂里和地面上傳播的速度都是c,試判斷△t和△t0哪一個更大一些,從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分析:(1)已知光穿越地球軌道需要時間,最長時間可達22min和地球軌道半徑,利用c=
2R
t
可計算光速的大。
(2)由第一次看見發(fā)光點可知,光傳播2L的距離所用的時間等于八面鏡轉過
1
8
轉所用的時間,然后利用v=
s
t
即可求出光速的表達式.
(3)由速度公式求得△t0,運用勾股定理求得△t,然后二者比較即可.
解答:解:(1)c=
2R
t
=
2×1.5×108km
22×60s
=2.3×105km/s,
(2)由第一次看見發(fā)光點可知,光傳播2L的距離所用的時間等于八面鏡轉過
1
8
轉所用的時間,即t=
1
8n0
.可得光速為:c=
2L
1
8n0
=16n0L


(3)在車廂內觀察t0=
L0
c
,在地面上觀察(v△t)2+L02=(c△t)2
△t=
L0
c2-v2
L0
c
=△t0

結論:運動的參照系里時鐘變慢.
點評:本題考查光的速度的測量,測量方法巧妙,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該題涉及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6?海珠區(qū)二模)內能的利用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人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標志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光學器件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下列說法不符合事實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汽車中的光學知識:
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除大型客車外,絕大多數(shù)汽車的前窗都是傾斜的.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車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xiàn)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xiàn)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即使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xiàn)在這個高度,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像與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1)汽車上裝的茶色玻璃,只能透過
色的光,通過它看到的天空是
色的.
(2)畫出傾斜的玻璃窗使車內物體成像情況

(3)我們還知道汽車中其他的光學知識的應用實例:(寫出一點即可)
后視鏡是向外凸的,是凸面鏡
后視鏡是向外凸的,是凸面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0年上海市第二十四屆初中物理競賽復賽試卷(大同中學杯)(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光速的測定在光學的發(fā)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推動了光學實驗的發(fā)展,也打破了光速無限的傳統(tǒng)觀念,引發(fā)了一場物理革命,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
(1)最初的光速值是根據(jù)丹麥科學家羅默的理論測出的.羅默對木星系進行了長期系統(tǒng)的觀察和研究.他發(fā)現(xiàn),離木星最近的衛(wèi)星--木衛(wèi)一繞木星運行,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木星遮食一次,這個時間間隔在一年之內的各個時間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羅默在解釋這個現(xiàn)象時說,這是因為光穿越地球軌道需要時間,最長時間可達22min,已知地球軌道半徑R=1.5×108km.請根據(jù)羅默的數(shù)據(jù)算出光速的大小.

(2)如圖所示是邁克爾遜用轉動八面鏡法測光速的實驗示意圖,圖中P可旋轉的八面鏡,S為發(fā)光點,T是望遠鏡,平面鏡O與凹面鏡B構成了反射系統(tǒng).八面鏡距反射系統(tǒng)的距離為AB=L(L可長達幾十千米),且遠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鏡的距離.現(xiàn)使八面鏡轉動起來,并緩慢增大其轉速,當每秒轉動次數(shù)達到n時,恰能在望遠鏡中第一次看見發(fā)光點S,由此邁克爾遜測出光速c.請寫出測量光速的表達式.
(3)一車廂以速度v在水平地面上行駛,車廂底部有一光源,發(fā)出一光信號,射到車頂.已知在車廂里的觀察者測量到這一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如圖(a)所示.另外一個觀察者站在地面,他測量到的這一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如圖(b)所示.研究表明不論觀察者是站在車廂里還是在地面上,車廂的高度L都是不變的,光在車廂里和地面上傳播的速度都是c,試判斷△t和△t哪一個更大一些,從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