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利用一塊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玻璃板兩側(cè),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jìn)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取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
大小
大小
關(guān)系;
(3)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較黑暗
較黑暗
(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
(4)點燃蠟燭A,小心的移動蠟燭B,直到與A蠟燭的像
完全重合
完全重合
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大小
相同
相同
,進(jìn)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連線與玻璃板
垂直
垂直
,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
相等
相等

(5)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6)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像,放在“燭焰”上的手指
不會
不會
被燒痛(會/不會).
分析:(1)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物像連線與平面鏡的關(guān)系.研究這些問題確定像的位置是關(guān)鍵.像的位置用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來確定.實驗中既能看到物體A的像,又能看到蠟燭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
(2)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蠟燭A的大小用蠟燭B來代替.
(3)當(dāng)實驗環(huán)境光線較暗時,實驗現(xiàn)象會更加明顯.
(4)透明的玻璃板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能否與A的像完全重合,同時解決了位置和大小兩個問題.實驗現(xiàn)象表明,像與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5)當(dāng)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時,所成的像在桌子的上方或下方,就不能使代替的蠟燭完全與像重合.
(6)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不會出現(xiàn)在光屏上.
解答:解:(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故答案為: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選用大小相同的兩個蠟燭,是為了用蠟燭B代替蠟燭A,來比較物像的大。
故答案為:大小             
(3)因蠟燭是點燃的,所以適合在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下才可看清蠟燭的像.
故答案為:較黑暗.
(4)實驗中,將蠟燭B放置在蠟燭A的像的位置,并使蠟燭B和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可以方便的確定物、像的大小和位置關(guān)系;實驗結(jié)果表明:物與像的大小相同,且對應(yīng)點的連線被鏡面垂直平分.
故答案為:完全重合;相同;垂直;相等.            
(5)像與物是關(guān)于鏡子對稱的,實驗時玻璃板要豎直放置,如果不豎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蠟燭是擺在桌面上的,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為: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6)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所以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所以放在“燭焰”上的手指也不會被燒痛.
故答案為:不能;虛;不會.
點評: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確定像的位置是關(guān)鍵,為了確定像的位置,用另一個蠟燭和像重合.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利用.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及其應(yīng)用.這是光學(xué)中的一個重點,也是近幾年來中考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題型,要求學(xué)生熟練掌握,并學(xué)會靈活運(yùn)用.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