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這是小明設(shè)計的“測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利用這個裝置測小車在斜面上做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這個實驗的原理是______,實驗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和______.如圖,若秒表每格為1s,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實驗中小車通過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小車通過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本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是v=
s
t
,需要測量斜面長和運動時間;
(2)小車運動距離s1=60cm=0.6m,t=5s,
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
v=
s1
t
=
0.6m
5s
=0.12m/s;
(3)前半程:s2=0.3m,t2=3s,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v2=
s2
t2
=
0.3m
3s
=0.1m/s;
后半程s3=0.3m,t3=t-t2=5s-3s=2s,
v3=
s3
t3
=
0.3m
2s
=0.15m/s,
∴小車通過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車通過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為:v=
s
t
;斜面長度,運動時間;0.12;小于.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百米賽跑過程中的某個時刻,甲、乙兩名運動員的位置如圖所示,兩名運動員中______的速度較快,這是因為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該運動員______較大.終點計時員總是在看到發(fā)令槍冒煙時開始計時,而不是在聽到槍聲時開始計時,這是因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物理學(xué)中經(jīng)常用圖象來表示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其中,能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由速度公式v=
S
t
可知,物體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變B.速度與路程成正比
C.速度與時間成反比D.時間與路程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測定沿斜面運動的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如圖所示:
(1)實驗所用的器材除斜面、小車外,還需要______和______;
(2)測出斜面全長為80cm,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所用時間為5s,小車從頂端運動到斜面中點所用的時間為3s,請你將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并求出各階段中的平均速度.
路程(m)運動時間(s)平均速度(m/s)
全程S1=t1=V1=
上半程S2=0.4t2=V2=
下半程S3=t3=V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實驗.
(1)該實驗?zāi)康氖蔷毩?xí)用______和______測平均速度.
(2)該實驗原理是______
(3)實驗時觀察到,小車沿斜面頂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是______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
(4)實驗中測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為v3.那么,v1、v2、v3的大小關(guān)系是______.(選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小剛從家中出發(fā)到達學(xué)校的s-t圖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則小剛騎車是圖中______(選填“OA”或“AB”)段,小剛從家中到學(xué)校的平均速度為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同學(xué)利用斜槽測小球滾動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B是A、C的中點,用刻度尺測得AC=120cm,圖上方的秒表每一格代表1s,指針轉(zhuǎn)動未超過一圈,請在表格內(nèi)填好應(yīng)填的數(shù)據(j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路段距離(m)運動時間(s)平均速度(m/s)
AB
BC
AC
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小球速度______.(填“越來越大”或“越來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表是“和諧號”列車的部分運行時刻襲.請根據(jù)表中提供的信息,計算D609次列車從濟南至四方全程的平均速度.
車次運行區(qū)間發(fā)車時間到達時間運行里程(km)停車站
D608四方-濟南8:0410:31387四方、濰坊、淄博、濟南
D609濟南-四方11:2813:58387濟南、淄博、濰坊、高密、四方
D35北京-濟南8:1011:34495北京、德州、濟南
D36濟南-北京12:0015:24495濟南、德州、北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