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仔細閱讀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最近在溫州甌江某地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水利工程,見甲圖;工程建攔河橡膠壩1座,壩長425米,分5。每只壩袋高5.25米,長為84米;壩袋的基本結構和橫切面見乙圖(壩袋可視作柱形容器)。該工程以水電開發(fā)(年發(fā)電量6314萬千瓦時)和改善城區(qū)水環(huán)境為主,兼顧航運和改善灌溉條件等綜合開發(fā)利用。同時,水位的升高和兩岸的建設,使城市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優(yōu)越。

材料二:橡膠壩是隨著高分子合成材料工業(yè)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水上建筑物,有高強度帆布做強力骨架,形成一個筒狀密封袋,錨固在壩基上,旱季橡膠壩袋內充水(或氣),以滿足工農業(yè)及生活用水需要,雨季泄出壩袋內的水(或氣)而不影響河道瀉洪。目前,橡膠壩已被廣泛應用于灌溉、發(fā)電、防洪和城市美化環(huán)境。

(1)①若每只壩袋的自重為20噸,壩袋內部的橫截面積為402,壩袋與壩基接觸寬度為10(如圖乙),那么充滿水的壩袋對壩基的壓強為多少?__________(g10/千克)

②水壩建成后,甌江的蓄水量大增,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更多。水體中能固定太陽光能的藻類等各種綠色植物屬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____;藻類等植物固定下來的能量主要流向消費者和分解者,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傳遞的渠道是____。

③從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利用角度分析,建設水壩的意義是____。

(2)修建山區(qū)水庫既可以防洪水,還能發(fā)電和灌溉,其發(fā)電過程簡化如圖丙。

①水庫大壩修建時,下部B比上部A寬的原因是 ______。

②汛期時,開閘排水,水的流量是603/秒,每小時排水__噸。

③汛期時,開閘排出的水沖擊水輪機,使發(fā)電機組發(fā)電,若此時每秒鐘水釋放的機械能為1.2×106焦,能量利用的效率為25%,該水庫發(fā)電機組的發(fā)電功率多大?_______________

【答案】4.02×104帕生產者食物鏈或食物網,減輕洪災和旱災 ;改善局部氣候(環(huán)境)條件 ;開發(fā)利用小水電 ;減少環(huán)境污染液體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加2.16X105Pa300KW

【解析】

(1)①水的體積為:V=Sl=40m2×84m=3360m3,水的質量:m=ρV=1.0×103kg/m3×3360m3=3.36×106kg.壩底的受力面積為:S=al=10m×84m=840m2,壩底受到的壓強為:P==4.02×104Pa;②水體中能固定太陽光能的藻類等各種綠色植物屬于生產者,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傳遞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③從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利用角度分析,建設水壩能減輕洪災和旱災 ;改善局部氣候(環(huán)境)條件 ;開發(fā)利用小水電 ;減少環(huán)境污染。(2)①因為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為了水壩能承受更大的水壓,水壩做成上窄下寬的形狀;②因為水的流量是603/秒,1h=3600s;每小時排水體積:V=60m3/s×3600s=2.16×105m3,由公式ρ得,排水的質量:m=ρV=1.0×103kg/m3×2.16×105m3=2.16×108kg2.16×105t,③水庫發(fā)電機的發(fā)電功率:P==3×105W=300kW.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四旋翼無人機下方用細線懸掛一個重物,不考慮空氣阻力,則無人機在空中

A. 懸停時,重物受到的重力與它對細線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B. 勻速上升時,細線對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C. 勻速下降時,重物所受的重力等于細線對重物的拉力

D. 水平勻速飛行時,懸掛重物的細線會偏離豎直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玩滑板車是小朋友們喜愛的一項運動。如圖小朋友一只腳踏在滑板車上與兩只腳踏在滑板車上時相比,滑板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會________;小朋友用力蹬地后雙腳離地,滑板車和人會向前滑行一段距離,這是利用了物體間________;雙腳離地后,由于________,滑板車將繼續(xù)向右滑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對“串聯(lián)電路電壓規(guī)律”進行探究。

(設計與進行實驗)

(1)按圖所示電路圖連接電路;

(2)閉合開關,用電壓表測出L1兩端的電壓;

(3)如果該同學在測L1兩端電壓時,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電壓表示數(shù)為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出一種即可)。

(4)在測量L2兩端電壓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采用以下辦法:電壓表所接的B接點不動,只斷開A接點,并改接到C接點上;

(5)測出AC間的電壓。

(交流與評估)

(1)在拆接電路時,開關必須__________。

(2)該同學用上面的方法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測出L2兩端的電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改進后,所測出的AB、BCAC間的電壓記錄在下表中,分析數(shù)據可以得出本次實驗的結論是串聯(lián)電路總電壓________(選填“等于”或“不等于”)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

UAB/V

UBC/V

UAC/V

2.1

1.7

3.8

(4)這個實驗在設計上還存在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教室的門栓壞了,門經常被風吹開,這是門與門框間摩擦太小的緣故.如何增大摩擦呢?同學們提出一些設想,概括如下:

a.增大壓力增大摩擦; b.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c.增大接觸面積增大摩擦; d.增大運動速度增大摩擦.

為了驗證這些設想,他們利用長方體木塊、鐵塊、彈簧測力計、毛巾和水平桌面等,進行實驗探究,并將數(shù)據記人表中:

實驗

接觸面

接觸面積/m2

速度

壓力/N

摩擦力/N

1

木塊與桌面

0.01

v

5

1

2

木塊與桌面

0.01

2v

5

1

3

木塊與桌面

0.01

v

10

2

4

木塊與毛巾面

0.01

v

5

5

木塊與桌面

0.005

v

5

1

(1)比較實驗1、2可知:設想________是錯誤的,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比較實驗__________兩組數(shù)據,可以判斷設想C是否正確;在實驗中,測量摩擦力時應保持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______運動;上圖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是表中“★”處的數(shù)值,其大小為________N

(3)某同學分析實驗3、4數(shù)據,并支持設想b,你認為他這種分析方法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實驗探究中,小華同學應用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A.類比法 B.控制變量法 C.推理法 D.等效替代法

(5)請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結論,寫出一種能將門關緊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請你在認真思考、觀察的基礎上,回答下列問題:

1)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使用前檢查裝置是否漏氣,方法是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裝置______(選填“漏氣”或“不漏氣”)。

2)仔細觀察如圖所示的“實驗1”和“實驗2”,回答:

①實驗1是想驗證:當液體密度相同時,液體的壓強與______的關系;

②實驗2是想驗證:當______相同時,液體的壓強與______的關系;

3)如圖所示,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別盛有適量的水和濃鹽水,某同學用壓強計鑒別這兩種液體,則圖______(填ab)中裝的是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數(shù)據中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A. 一本八年級物理課本的質量約為 1kg

B. 珠穆朗瑪峰峰頂?shù)拇髿鈮杭s為 1.5×105 Pa

C. 中學生小琪受到的重力約為 50N

D. 中學生小琪站立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約為 104 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選取甲、乙、丙、丁四根完全相同的彈簧,將甲、乙彈簧左端固定在墻上,用大小為F的力拉甲右端,用大小為F的力壓乙右端,在丙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拉力,在丁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壓力,四根彈簧都水平靜止,如圖,此時四根彈簧的長度分別是L、LL、L

A. L=LL=L B. L=LL=L

C. L=LL=L D. L=L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同學們利用小桌、砝碼、海綿等器材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系列實驗.

1)同學們是根據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觀察比較圖甲、乙的情況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受力面積一定時, ,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系,應比較 兩圖的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