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家庭電路的部分電路如圖所示,其中甲、乙兩處分別裝用電器和開關.對此電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火線上的保險絲應該改裝到零線上
B.甲處應裝用電器,乙處應裝開關
C.當用電器功率增大時,通過保險絲的電流就增大
D.當保險絲熔斷后,可以用銅絲代替

【答案】C
【解析】解:A、為了安全,保險絲應接在火線上,而不是零線上,故A錯誤;
B、按照安全用電的要求,甲處安裝開關,乙處安裝電燈,故B錯誤;
C、家庭電路中用電器是并聯(lián)的,同時使用的越多,電路中的總功率越大,而電路兩端的電壓是不變的,根據(jù)P=UI,電路中的電流越大,故C正確;
D、電路中電流增大時,超過保險絲的熔斷電流值,保險絲就會熔斷,因此當保險絲熔斷后,不可以用銅絲代替,故D錯誤.
故選C.
【考點精析】利用家庭電路的接線方法對題目進行判斷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安裝電路時,要把電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險絲應接在火線上(一根已足夠);控制開 關也要裝在火線上, 在安裝螺絲口電燈泡時,火線應通過開關再接到燈頭中,且接在燈頭錫塊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標有“2.5V 0.3A”字樣的燈泡甲和“3.8V 0.3A”字樣的燈泡乙,分別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后,接在電壓為2.5V的電源兩端,不考慮溫度對電阻的影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串聯(lián)時,兩燈都能正常發(fā)光
B.串聯(lián)時,甲燈比乙燈更亮
C.并聯(lián)時,通過兩燈的電流相等
D.并聯(lián)時,甲燈的實際功率比乙燈的實際功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葉同學用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看到驗電器的金屬箔張開.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玻璃棒和金屬球都是絕緣體
B.瞬間電流的方向是從玻璃棒到驗電器
C.玻璃棒帶正電,驗電器帶負電
D.金屬箔張開是因為它們帶上了異種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家庭電路中接入的感應式電能表.由電能表的示數(shù)及其技術參數(shù)可知,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家庭電路的總電阻是88Ω
B.每轉1周電路耗電1875J
C.電路的可接入用電器的最大功率為550W
D.電路消耗的電能是8.95×109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使用兩個相同的大鐵釘繞制成電磁鐵進行實踐,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要使電磁鐵的磁性增強,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向右滑動
B.用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數(shù)目顯示它的磁性強弱
C.兩電磁鐵的線圈串聯(lián)是為了探究磁性強弱與電流的關系
D.B線圈的匝數(shù)多,說明通過B線圈的電流大于通過A線圈的電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手搖式手電筒,只要轉動手電筒的搖柄,燈泡就能發(fā)光.下列實驗能揭示手電筒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家庭用的電熱飲水機,有加熱和保溫兩種工作狀態(tài).加熱前溫控開關S1處于閉合狀態(tài),閉合開關S后飲水機開始加熱,當水箱內水溫達到98℃時溫控開關S1自動斷開,飲水機處于保溫狀態(tài);當水溫降至一定溫度t時,S1又閉合重新加熱.飲水機的銘牌數(shù)據(jù)與電路原理圖如下:

水箱容量

額定電壓

加熱功率

保溫功率

2L

220V

440W

40W


求:
(1)正常加熱時通過飲水機的電流;
(2)正常加熱時電阻R2的阻值;
(3)若飲水機重新加熱一次的時間為5min,加熱一次消耗的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用“伏安法”分別測量了個小燈泡、定值電阻和發(fā)光二極管的阻值,由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了如圖所示的三條圖線 a 、 b 、 c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 是定值電阻的圖象, b 是燈泡的圖象
B.a 是燈泡的圖象, c 是定值電阻的圖象
C.b 是燈泡的圖象, c 是定值電阻的圖象
D.b 是定值電阻的圖象, c 是燈泡的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話通信與網(wǎng)絡通信(電子郵件)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圖所示,兩圖表示出兩種通信的工作原理,比較兩者可以發(fā)現(xiàn):

(1)電話通信中電話機相當于網(wǎng)絡通信中的
(2)電話通信中電話交換機相當于網(wǎng)絡通信中的;
(3)電話通信中通信線路相當于網(wǎng)絡通信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