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應該選用較薄的玻璃板
B.該實驗選用兩個等大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像的大小隨物距的變化而改變
D.實驗中測量兩只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是為了比較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答案】ABD
【解析】解:A、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故A正確; B、選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一支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點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比較物像大小關系.故B正確.
C、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大小始終相等.所以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像的大小不隨物距的變化而改變,故C錯誤;
D、實驗中測量兩只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是為了比較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關系,故D正確.
故選ABD.
(1)從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和保證實驗效果這個角度去分析此題.(2)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3)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大小始終相等.(4)實驗中,通過比較兩只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來研究成像時物距與像距的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物理學中通過其效應對自然界中看不到的事物進行研究是物理學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例如,我們雖然看不到空氣,但可以通過它運動產(chǎn)生的效應---樹葉的擺動觀察到它的存在.在初中物理學習中,我們就是通過小燈泡是否發(fā)光來判斷燈絲中是否有無____通過;通過小磁針是否偏轉來判斷某個空間是否存在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平桌面上有兩個相同的燒杯甲和乙,內盛有密度不同的鹽水.將同一雞蛋先后放入其中,當雞蛋靜止時,兩個燒杯中液面恰好相平,雞蛋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若甲、乙兩杯鹽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分別為p和p , 雞蛋排開鹽水的質量分別是m和m . 則(
A.p=p m=m
B.p<p m>m
C.p<p m=m
D.p>p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火車站,通?梢钥吹搅熊囘\行時刻表,下圖為南京至上海的T733次列車運行時刻表:

根據(jù)列車運行時刻表回答下列問題:

(1)火車從南京至蘇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哪一段的平均速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生活用電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正常情況下火線與大地間的電壓為零

B.家里的空氣開關跳閘了是電路發(fā)生了短路

C.電器設備失火時,先斷開電源再滅火

D.使用測電筆時,手不能接觸筆尾的金屬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次物理興趣小組的活動中,張老師為同學們提供了如圖所示器材:

利用這些器材同學們可探究很多物理規(guī)律,請從其中選擇你所需要的兩器材(每組都可包括1~8個器材,只填所選器材的編號),并針對你所選擇的器材提出相對應的兩個探究課題.

(1)選擇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擇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的過程中,人們創(chuàng)造出了正、負電荷

B.一個電子所帶的電量與一個氫原子所帶的電量相等,都是1.6×10-19C

C.用毛皮摩擦橡膠棒,毛皮帶正電

D.玻璃、塑料、石墨都是絕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所示是A、B、C三種物質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圖像.由圖可知, A、B、C三種物質的密度ρA、ρB、ρC 和水密度ρ之間的關系是( )

A. ρA < ρB < ρC,且ρA > ρ

B. ρA < ρB < ρC,且ρA

C. ρA BC,且ρA > ρ

D. ρA BC,且ρ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R1=5Ω、R2=10Ω,將R1、R2串聯(lián)后接在3V的電源上,通電1min。通過R1的電流為I1,R1消耗的電能為W1;通過R2的電流為I2,R2消耗的電能為W2。則I1I2W1W2,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12 12B.21 21

C.11 21D.11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