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個瓶子正好能裝滿1kg的水,它一定能裝下1kg的( )(

A.醬油B.花生油C.白酒D.茶籽油

【答案】A

【解析】

(1)裝下裝不下,關鍵在體積,即這個瓶子能裝下1千克的水,能否裝下1千克的下列哪種物質(zhì),關鍵是要確定1千克的這種物質(zhì)的體積是否小于1千克的水的體積;

(2)在質(zhì)量相同時,比較水的體積與其它幾種物質(zhì)的體積的大小關系時,根據(jù)公式,就轉(zhuǎn)化為比較水的密度與其它幾種物質(zhì)的密度大小關系。

瓶子的容積是一定的,在體積相等的情況下,質(zhì)量與密度成正比;花生油、白酒和茶籽油的密度都比水的密度小,只有醬油的密度比水大;當瓶子分瓶裝滿這些液體時,花生油、白酒、茶籽油的質(zhì)量都小于1千克,醬油的質(zhì)量會大于1千克.

則瓶子可裝下1千克的醬油;故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輕質(zhì)杠桿OA勻速提升重為30牛的物體,OA=1.2 米,OB=0. 4米。在圖所示位置平衡時,力F的大小為__________, 這是一個_________ (選填省力、題力等臂)杠桿。若把力F的作用點向左移動一段距離,為使杠桿仍在圖示位置平衡,則力F_____________ (選填變大、不變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用自制針孔照相機在不同位置觀察燭焰,有以下四句說法:①薄膜上出現(xiàn)燭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燭焰的像可能是縮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后推動內(nèi)筒,增加筒長,燭焰的像變大,④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前推動內(nèi)筒,燭焰的像更明亮.對于這四句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節(jié)新干電池的電壓為________V.家庭電路中,電冰箱與電視機是________的(填寫連接方式),造成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和________.圖示為太陽能飛機,它的動力裝置由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機等組成.機翼上的太陽能電池板面積較大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光能,并將其轉(zhuǎn)化為________能,使電動機帶動螺旋槳轉(zhuǎn)動,電動機的原理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圖象表示物體運動規(guī)律,圖中表示同一運動規(guī)律的是

A. 甲圖和丙圖 B. 乙圖和丙圖 C. 甲圖和丁圖 D. 乙圖和丁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把兩種不同材料的導線(如鐵線和銅線)組成如圖所示的閉合回路,當AB 兩端存在溫度差時,回路中就會有電流通過,這就是塞貝克效應,這種電路叫熱電偶。實驗表明:熱電偶電路中電流的大小跟相互連接的兩種金屬絲的材料有關;跟導體A和B 間的溫度差的大小有關,溫度差越大,回路電流越大。

(1)其它條件不變,只將A 處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換為沸水,電路電流________。

(2)其它條件不變,只將鐵絲換成銅絲,電路電流________以上各空格均選填“變大”、“變小”、“不變”、“變?yōu)榱恪?

(3)這樣的熱電偶實際上是一個電源,它的電能是由________能轉(zhuǎn)化而來。

(4)可見,熱電偶電路可以把溫度變化信號換成________變化的信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如圖將紅、綠、__________三種色光照在白紙上,中間相互重疊區(qū)域會出現(xiàn)白色。

2)讓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如果用一個白屏來承接.會形成一條彩色光帶,在彩色光帶外側(cè)有兩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用其中一種光照射鈔票,以使鈔票的熒光物質(zhì)發(fā)光,這種光叫_____________(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如果把白屏換成綠色紙板,則在紙板上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R1、 R2電阻值相等,R3的阻值為20Ω,A1的示數(shù)為0.2A, A2示數(shù)為0.5A。則通過R2的電流為 A;R1的電阻值為 Ω;電源電壓為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當S閉合,甲、乙兩表是電壓表時,兩表示數(shù)之比U:U=5:3;當S斷開,甲,乙兩表為電流表時,兩表示數(shù)之比I:I=________,R1:R2=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