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時,小紅同學連接了如圖所示的電路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________。經(jīng)檢查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兩燈L1、L2均發(fā)光。接著她應________。實驗時她記錄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數(shù)據(jù),由表一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同學也做了此實驗,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二所示。從表二可以看出C處的電流比A、B處的電流大許多,出現(xiàn)此情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斷開 用電流表分別測出A、B、C三處的電流 串聯(lián)電路中,處處電流相等 讀數(shù)時看錯了電流表的量程

【解析】根據(jù)電學實驗的連接要求,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斷開;

兩燈都發(fā)光后,應將電流表分別連接在圖中的A、B、C三個位置,測出相應的電流值;

分析表一的實驗數(shù)據(jù),三次的電流都相等,所以可得: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由表二可以看出C處的電流比A、B處的電流大許多,并且C處的電流是A處或B處電流的5倍,容易想到,電流表的大量程正好是小量程的5倍,所以出現(xiàn)此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測量時使用的小量程,而讀數(shù)時按大量程讀數(shù)了。

答案: (1). 斷開 (2). 用電流表分別測出A、B、C三處的電流 (3). 串聯(lián)電路中,處處電流相等 (4). 讀數(shù)時看錯了電流表的量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下列四幅圖中光路正確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起重100 N的重物,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動滑重20 N,繩子自由端需施加的拉力為_______N,此時滑輪組機械效率為_________.若繩子最多能承受的拉力為80 N,則利用此滑輪組最多能吊起_________N的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反射是

A. 手影 B. 對著鏡子畫臉譜

C. 海市蜃樓 D. 雨后彩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圖中所示光學現(xiàn)象的描述或解釋正確的是( )

A.圖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虛像

B.圖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鏡可以矯正近視眼

C.圖丙中,白光通過三棱鏡要分解成紅、橙、黃、綠、藍、灰、紫七色光

D.圖丁中,漫反射的光線雜亂無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個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紙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

1)讓一束紅光貼著紙板沿AO射到O點,為了便于測量和探究,需要在紙板上記錄的是 ;將紙板的右半邊沿著ON向后折去,則在折過去的紙板上 (選填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2)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規(guī)律,應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測定風速的大小,小明設計了四種裝置,如圖所示.圖中探頭、金屬桿和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P 相連,可上下移動.現(xiàn)要求:當風吹過探頭時,滑動變阻器凡的滑片 P 向上移動,且風速增大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增大.以下四個圖中符合要求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光現(xiàn)象的四幅圖中說法錯誤的是( )

A. 大海深處發(fā)光的水母是光源

B. 霧天透過樹叢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C. 醫(yī)生用電子胃鏡通過光導纖維觀察人體網(wǎng)胃腸道內(nèi)部是利用光的多次折射傳輸圖像信息

D.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玻璃三棱鏡使太陽光發(fā)生色散證明了太陽光是復色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豆?jié){機內(nèi)部簡化電路如圖所示,R為電熱絲,為電動機,其額定功率是220 W,S1為控制電動機工作的自動開關,小明磨制豆?jié){時,把豆?jié){機接人220 V電路中工作20 min,其間電動機轉(zhuǎn)動時間共2 min,電動機轉(zhuǎn)動時電路總電流是3 A.求:

(1)電動機轉(zhuǎn)動時通過線圈的電流;

(2)電熱絲R的阻值;

(3) 20 min內(nèi)豆?jié){機消耗的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