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在實驗室做實驗時,愛動腦筋的賈銘同學把一瓶口香糖開封后,取出幾粒放入裝有20cm3水的量筒中,發(fā)現(xiàn)口香糖沉入量筒底且沒有溶化,賈銘靈機一動,想測一下口香糖的密度是多少.
(1)賈銘讀出了量筒中水和口香糖的總體積(如圖甲)為30cm3
(2)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左(填“左”或“右”)調.
(3)他用調好的天平測出了剩余的口香糖和瓶的總質量(如圖乙)為20g,已知原來瓶和口香糖的總質量為32g,則口香糖的密度為1.2g/cm3
(4)賈銘對測密度充滿興趣,回到家后他又想測量一下媽媽剛榨的一杯果汁的密度,但是家里既沒有天平也沒有量筒,最后他想到了用刻度尺和剩余的多半瓶口香糖、水及一只水杯(如圖丙)測果汁的密度.下面是他的實驗過程,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并寫出果汁密度的表達式.
步驟:
①在水杯中裝入適量水,將口香糖瓶放入水杯中使其豎直漂浮,用刻度尺測出口香糖瓶浸入水中的深度為h1
②將水杯中水倒出后,再裝入適量果汁,將口香糖瓶放入果汁中使其豎直漂浮,用刻度尺測出口香糖瓶浸入果汁中的深度為h2
果汁密度的表達式:ρ果汁=$\frac{{h}_{1}{ρ}_{水}}{{h}_{2}}$.

分析 (1)量筒是用來測量體積的工具,在讀數(shù)時,應注意視線與量筒內的液體的凹液面相平;
(2)在用平衡螺母調平時,應向指針偏轉的對側移動平衡螺母;
(3)讀取天平的示數(shù)時應將砝碼的質量與游碼的示數(shù)相加.利用公式ρ=$\frac{m}{V}$可求出口香糖的密度;
(4)假設口香糖瓶的底面積是s,據(jù)瓶子浸入的高度能計算出瓶子浸入水中的體積,再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其所受的浮力,同時由于該口香糖瓶處于漂浮狀態(tài),此時的浮力也等于口香糖瓶的重力;同理再將瓶子處于果汁中的上述幾個算式列出來;由于口香糖瓶的重力是不變的,故據(jù)此列出該瓶在水中漂浮和在果汁中漂浮的等式,進而可計算出果汁的密度

解答 解:(1)據(jù)圖能看出,此時量筒的示數(shù)是30mL,即是30cm3
(2)測量前的調平中,其指針偏右,說明天平右側質量大,因此應將平衡螺母向左移動;
(3)據(jù)圖能看出剩余的口香糖和瓶的總質量是20g,故量筒中口香糖的質量是:
m=32g-20g=12g;
口香糖的體積是:
V=30cm3-20cm3=10cm3
口香糖的密度:
ρ=$\frac{m}{V}$=$\frac{12g}{10c{m}^{3}}$=1.2g/cm3;
(4)①在水杯中裝入適量水,將口香糖瓶放入水杯中使其豎直漂浮,用刻度尺測出口香糖瓶浸入水中的深度為h1;故此時該瓶子處于漂浮狀態(tài),假設該瓶子底面積是s,故其浸入水中的體積是v=sh1,此時其所受的浮力是:Fgsh1,若該瓶子的重力是G,故據(jù)漂浮條件可知,F(xiàn)gsh1=G;
同理:②中將水杯中水倒出后,再裝入適量果汁,將口香糖瓶放入果汁中使其豎直漂浮,用刻度尺測出口香糖瓶浸入果汁中的深度為h2,故此時該瓶子處于漂浮狀態(tài),故其浸入果汁中的體積是v=sh2,此時其所受的浮力是:F果汁gsh2,若該瓶子的重力是G,故據(jù)漂浮條件可知,F(xiàn)果汁gsh2=G;
即ρgsh1果汁gsh2
所以ρ果汁=$\frac{{h}_{1}{ρ}_{水}}{{h}_{2}}$.
故答案為:(1)30;(2)左;(3)20;1.2;(4)①口香糖瓶浸入水中的深度;②放入果汁中使其豎直漂浮,用刻度尺測出口香糖瓶浸入果汁中的深度;$\frac{{h}_{1}{ρ}_{水}}{{h}_{2}}$.

點評 測密度的實驗中重點考查了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公式的運用;而(4)中的密度的測量實驗則對我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利用阿基米德、漂浮的條件、密度的公式等,最終通過實驗間接測出果汁的密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明將蠟燭、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調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鏡固定在50cm處.
(1)將蠟燭放在A點,光屏在B位置上,為了找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左 (填“左”或“右”)移動.
(2)依次改變蠟燭位置,移動光屏,直到拭到清晰的像.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
次數(shù)123456
物距(cm)403530252015
像距(cm)13.5141516.72030
據(jù)此數(shù)據(jù)分析在1--4次實驗中,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
(3)接著小明用不透光的紙板遮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邊,移動光屏,他能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4)根據(jù)凸透鏡成像原理,一次他合影照時,發(fā)現(xiàn)有同學沒有進入觀景框內,他應將照相機遠離 (填“靠近”或“遠離”)被拍照的同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圖,在大口厚玻璃瓶內裝入少量的水,塞進塞子后,用氣筒往瓶內打氣,當塞子跳出時,看到瓶內有白霧出現(xiàn).塞子被沖開,是由于瓶內氣體對其做功的結果,出現(xiàn)白霧是由于瓶內水蒸氣溫度降低時發(fā)生了液化,瓶內出現(xiàn)白霧說明了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星期天,小敏和爸爸到公園游玩,在湖面上劃船時,若她們乘坐的小船和人的總質量是210kg,則小船受到的浮力為2100N,小船排開水的體積為0.21m3.(取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為定值電阻.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左端滑到右端的過程中,電壓表示數(shù)U與電流表示數(shù)I間的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求:

(1)滑動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
(2)R1的阻值及電源電壓;
(3)當滑片滑到滑動變阻器的中點時,電阻R1消耗的電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研究“1cm3物體質量的含義”的過程中,小組同學分別收集了生活中的多種物體做實驗.如表一記錄的是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
表一
實驗物體體積(cm3質量(g)質量與體積的比值(g/cm3
鐵釘539.57.9
銅塊10898.9
鐵塊15118.57.9
銅鑰匙544.58.9
鐵螺母10797.9
銅門把手15133.58.9
(1)實驗時,同學們使用到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和量筒.
(2)同學們對表格中收集到數(shù)據(jù)分析起來很難度,請你對數(shù)據(jù)的處理提出一點建議:按照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進行分類.
(3)根據(jù)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你可以得出哪些結論:(至少寫出兩條)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4)為了進一步研究,他們又通過加熱方式使某種物質都變?yōu)橐簯B(tài),用量筒和天平分別測出它們的體積和質量,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二、表三所示.可初步得出:同種物質狀態(tài)不同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表二  物質(固態(tài))
實驗序號質量(克)體積(厘米3
1910
21820
32730
表三  物質(液態(tài))
實驗序號質量(克)體積(厘米3
799
81818
927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中,小莊同學填寫的實驗報告(部分)如下,請完成空格處的內容.
實驗目的:探究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水、木塊、鐵釘和玻璃彈子等.
實驗步驟:(1)設計記錄表格(請在空格處填上欄目)
實驗序號物質種類質量(單位:克)體積(單位:厘米3
1
2
3
4
(2)每組同學只選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如鐵釘(或玻璃彈子等),利用提供的器材測出4組對應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中.
數(shù)據(jù)處理:將表格中記錄水和木塊的數(shù)據(jù)畫成圖中的m-V圖象.
實驗結論:
A.分析m-V圖中的甲或乙直線上質量與體積變化的倍數(shù)關系,可以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
B.分析m-V圖中相同體積的甲、乙不同物質的質量關系,可以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不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相同.
交流與討論:
小黎同學也測出了一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與乙相同,由此,小黎認為他所測的這種物質一定與乙是同種物質.你認為他的結論是可靠的嗎?請說出你的觀點和理由:不可靠,因為不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可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一臺iPhone 6S的質量約為150g,求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若將這手機拿到月球上它的質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如圖,為了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跟它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某同學進行了實驗:

(1)圖B中用細線將合金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它的重力大。
(2)比較圖C和圖D可知,合金塊在水中所受浮力與浸沒的深度無關;
(3)將合金塊浸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如圖C,合金塊所受浮力是0.5N,它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是0.5N;
(4)該同學做完實驗后得出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并計算出合金塊的密度是4×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