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圖所示,某同學(xué)家中的電能表如圖所示,讀數(shù)為667.2kW•h,他們家新購進一套用電設(shè)備,為測試該設(shè)備電功率大小,僅讓該用電器工作10min,表盤轉(zhuǎn)過100r,此用電設(shè)備的功率大約為300W.

分析 (1)電能表顯示的數(shù)字中最后一位是小數(shù),單位是kW•h;
(2)電能表所標(biāo)“2000r/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電能電能表的轉(zhuǎn)盤轉(zhuǎn)2000轉(zhuǎn),現(xiàn)在知道轉(zhuǎn)盤轉(zhuǎn)了100轉(zhuǎn),可以求出用電設(shè)備10min內(nèi)消耗的電能,利用P=$\frac{W}{t}$求出此用電設(shè)備的功率.

解答 解:
(1)由圖可知,電能表顯示的數(shù)字為6672,最后一位是小數(shù),單位為kW•h,讀數(shù)為667.2kW•h;
(2)“2000r/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電能,電能表的轉(zhuǎn)盤轉(zhuǎn)2000轉(zhuǎn),
則電能表的轉(zhuǎn)盤轉(zhuǎn)100轉(zhuǎn)時,用電器消耗的電能:
W=$\frac{100}{2000}$kW•h=0.05kW•h=1.8×105J,
t=10min=600s,
此用電設(shè)備的功率:
P=$\frac{W}{t}$=$\frac{1.8×1{0}^{5}J}{600s}$=300W.
故答案為:667.2;300.

點評 本題考查了電能表的讀數(shù)和電功率的計算,明白電能表參數(shù)的含義是關(guān)鍵.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一個圖釘帽的面積是0.8cm2,圖釘尖的面積是5×10-4cm2,手指對圖釘帽的壓力是20N,則圖釘尖對墻的壓強是4×108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乘客站在圖中勻速上行的扶梯上,若以扶梯為參照物,則乘客是靜止的(選填“運動”或“靜止”).老人在乘坐上行扶梯時,為了避免后仰摔倒,其身體應(yīng)適當(dāng)保持前傾(選填“前傾”、“直立”或“后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在一支平底試管內(nèi)裝入適量鐵砂,然后先后放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液體的燒杯里,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試管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較小
B.試管在甲乙液體中排開的液體質(zhì)量相同
C.裝乙液體燒杯底部所受壓強較大
D.在甲液體中試管底部所受液體壓力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如圖所示,是四沖程汽油機工作的部分沖程示意圖,右圖(填“左”或“右”)是依靠飛輪的慣性來完 成的.另一圖是做功沖程.該沖程工作過程中汽缸內(nèi)燃?xì)獾膬?nèi)能減小(選填“增加”、“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如圖所示是道路改建用的路面鉆機(俗稱“啄木鳥”),該機械利用壓縮氣體推動活塞將鉆頭打入路面,鉆頭做成啄木鳥嘴狀是為了增大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如圖所示是某型號超聲波加濕器,通電工作時可改變空氣的濕度.下表為其部分技術(shù)參數(shù),其中額定加濕量是指加濕器正常工作1h霧化水的體積;加濕效率是指實際加濕量和實際輸入功率的比值.
額定加濕量Q15L/h
額定電壓U220V
額定功率P660W
水箱容量V30L
加濕效率k≥1.2×10-2L/(h•W)
(1)加濕器正常工作時電流為多少?
(2)在沒有其他用電器接入電路的情況下,加濕器工作30min,標(biāo)有“3000imp/kW•h”的電能表指示燈閃爍了750次,此過程中加濕器的實際功率多少W?加濕器的加濕量Q至少為多少L/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生活處處有物理.下列各種現(xiàn)象與其涉及物理知識之間的關(guān)系中,錯誤的是(  )
A.用吸管能把飲料吸入嘴里,其實是大氣壓強的作用
B.電視機的遙控器是利用紫外線對電視機進行遙控的
C.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是因為鍋內(nèi)氣壓加大使液體的沸點升高
D.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車窗打開時,遮陽的窗簾總是往外漂,因為窗外空氣流速大,壓強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隔墻看小貓
C.
用放大鏡看指紋
D.
海市蜃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