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對圖所示的現(xiàn)象進行討論,其中錯誤的是( )

A.圖(甲)帕斯卡裂桶實驗說明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深度有關(guān)

B.圖(乙)對沸騰的水停止加熱,抽氣減壓,水再次沸騰,說明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C.圖(丙)用吸管喝飲料時,瓶里的飲料是被“吸”上來的

D.圖(。┫词直P下方彎管的水密封利用了連通器原理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利用下列知識分析判斷:

A、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掌握沸點與氣壓之間的關(guān)系,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C、用吸管吸飲料是利用大氣壓完成的.

D、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儀器叫連通器.

解:

A、甲圖,帕斯卡裂桶實驗,證明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A正確;

B、乙圖,向外拉活塞,降低氣壓,降低了水的沸點,可以使燒杯內(nèi)剛停止沸騰的水再次沸騰,故B正確;

C、丙圖,用吸管喝飲料時,吸管內(nèi)壓強減小,飲料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把飲料壓入嘴里,所以用吸管吸飲料是大氣壓作用的結(jié)果.故C錯誤;

D、丁圖,洗手盤下方彎管的水密封利用了連通器原理,故D正確.

故選C.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適量的橡皮泥捏黏在鉛筆的一端能使鉛筆豎直浮在液體中,這就制成了一個很有用的土儀器。將它分別放到盛有不同液體的杯中,靜止時的情景如圖所示。對于這個土儀器所運用的知識或用途,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運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識

B運用了物體的漂浮條件

C用它可以比較不同液體密度的大小

D用它可以測出液體密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關(guān)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該實驗應(yīng)該選用較薄的玻璃板
B.該實驗選用兩個等大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像的大小隨物距的變化而改變
D.實驗中測量兩只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是為了比較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巖利用“伏安法”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
(1)小巖選擇了滿足實驗要求的實驗器材,連接的實驗電路如圖所示,請你添加一條導(dǎo)線將實驗電路補充完整;
(2)電路連接正確后,閉合開關(guān)S,滑動變阻器滑片P數(shù)如圖甲所示,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V,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A,電阻Rx的阻值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重為30N的物體A在力的作用下,以10c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4N。若此裝置的機械效率為80%,求:

(1)拉力F的大;

(2)拉力F每分鐘做功多少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熱和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發(fā)生熱傳遞時,溫度總是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

B.一塊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溫度不變,內(nèi)能變大

C.霧霾天氣中PM2.5在空中的運動屬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D.夏天在室內(nèi)灑水降溫,利用了水的比熱容較大的性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燃料的熱值越大,其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就越多

B.燃料的熱值越小,其完全燃燒單位質(zhì)量的燃料放出的熱量越少

C.燃料的熱值越小,其完全燃燒單位質(zhì)量的燃料放出的熱量越多

D.燃料燃燒得越充分,其熱值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向東行駛的甲車上的乘客,看到向西行駛的乙車從旁邊駛過,感到乙車開得特別快,乘客所選的參照物是

A.甲車B.乙車C.地面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陽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線處,移動光屏,使?fàn)T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甲所示.接著他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A換為凸透鏡B并保持位置不變,移動光屏,使?fàn)T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關(guān)于上述實驗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凸透鏡A的焦距小于凸透鏡B的焦距
B.兩次實驗中凸透鏡所成的像均為實像
C.圖甲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幻燈機的成像特點
D.圖乙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照相機的成像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