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P、Q是△ABC邊上的兩個動點,其中點P從點A開始沿A→B方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1cm,點Q從點B開始沿B→C→A方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2cm,它們同時出發(fā),設出發(fā)的時間為t秒.
(1)出發(fā)2秒后,求PQ的長;
(2)從出發(fā)幾秒鐘后,△PQB第一次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當點Q在邊CA上運動時,求能使△BCQ成為等腰三角形的運動時間.
【答案】
(1)解:BQ=2×2=4cm,
BP=AB﹣AP=8﹣2×1=6cm,
∵∠B=90°,
PQ= = = =2
(2)解:BQ=2t,
BP=8﹣t
2t=8﹣t,
解得:t=
(3)解:①當CQ=BQ時(圖1),則∠C=∠CBQ,
∵∠ABC=90°,
∴∠CBQ+∠ABQ=90°,
∠A+∠C=90°,
∴∠A=∠ABQ,
∴BQ=AQ,
∴CQ=AQ=5,
∴BC+CQ=11,
∴t=11÷2=5.5秒.
②當CQ=BC時(如圖2),則BC+CQ=12
∴t=12÷2=6秒.
③當BC=BQ時(如圖3),過B點作BE⊥AC于點E,
則BE= = ,
所以CE= ,
故CQ=2CE=7.2,
所以BC+CQ=13.2,
∴t=13.2÷2=6.6秒.
由上可知,當t為5.5秒或6秒或6.6秒時,
△BCQ為等腰三角形.
【解析】(1)根據點P、Q的運動速度求出AP,再求出BP和BQ,用勾股定理求得PQ即可;(2)設出發(fā)t秒鐘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則BP=BQ,由BQ=2t,BP=8﹣t,列式求得t即可;(3)當點Q在邊CA上運動時,能使△BCQ成為等腰三角形的運動時間有三種情況:①當CQ=BQ時(圖1),則∠C=∠CBQ,可證明∠A=∠ABQ,則BQ=AQ,則CQ=AQ,從而求得t;②當CQ=BC時(如圖2),則BC+CQ=12,易求得t;③當BC=BQ時(如圖3),過B點作BE⊥AC于點E,則求出BE,CE,即可得出t.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Rt△ABC中,∠ACB=90°,AC=3,BC=4,過點B作射線BB1∥AC.動點D從點A出發(fā)沿射線AC方向以每秒5個單位的速度運動,同時動點E從點C沿射線AC方向以每秒3個單位的速度運動.過點D作DH⊥AB于H,過點E作EF⊥AC交射線BB1于F,G是EF中點,連接DG.設點D運動的時間為t秒.
(1)當t為何值時,AD=AB,并求出此時DE的長度;
(2)當△DEG與△ACB相似時,求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是BC、CD邊上的點,且∠EAF=45°,對角線BD交AE于點M,交AF于點N.若AB=4,BM=2,則MN的長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們知道,任意一個正整數n都可以進行這樣的分解:n=p×q(p,q是正整數,且p≤q),在n的所有這種分解中,如果p,q兩因數之差的絕對值最小,我們就稱p×q是n的最佳分解,并規(guī)定:F(n)=,例如12可以分解成1×12,2×6或3×4,因為12-1>6-2>4-3,所有3×4是最佳分解,所以F(12)=.
(1)如果一個正整數a是另外一個正整數b的平方,我們稱正整數a是完全平方數,求證:對任意一個完全平方數m,總有F(m)=1.
(2)如果一個兩位正整數t,t=10x+y(1≤x≤y≤9,x,y為自然數),交換其個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得到的新數減去原來的兩位正整數所得的差為18,那么我們稱這個數t為“吉祥數”,求所有“吉祥數”中F(t)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ABC中,AB=CB,∠ABC=90°,D為AB延長線上一點,點E在BC邊上,且BE=BD,連結AE、DE、DC. ①求證:△ABE≌△CBD;
②若∠CAE=30°,求∠BDC的度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