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分析:(1)在拋物線解析式中,令y=0,解一元二次方程,可求得點(diǎn)A、點(diǎn)B的坐標(biāo)。如答圖1所示,作輔助線,構(gòu)造全等三角形△AMF≌△BME,得到點(diǎn)M為為Rt△EDF斜邊EF的中點(diǎn),從而得到MD=ME,問題得證。
在
中,令y=0,即﹣
,解得x=1或x=5,
∴A(1,0),B(5,0)。
如答圖1所示,分別延長(zhǎng)AD與EM,交于點(diǎn)F,
∵AD⊥PC,BE⊥PC,∴AD∥BE。∴∠MAF=∠MBE。
在△AMF與△BME中,
∵∠MAF=∠MBE,MA=MB,∠AMF=∠BME,
∴△AMF≌△BME(ASA)。
∴ME=MF,即點(diǎn)M為Rt△EDF斜邊EF的中點(diǎn)。
∴MD=ME,即△MDE是等腰三角形。
(2)首先分析,若△MDE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頂點(diǎn)只能是點(diǎn)M。如答圖2所示,設(shè)直線PC與對(duì)稱軸交于點(diǎn)N,證明△ADM≌△NEM,得到MN=AM,從而求得點(diǎn)N坐標(biāo)為(3,2);利用點(diǎn)N、點(diǎn)C坐標(biāo),求出直線PC的解析式;最后聯(lián)立直線PC與拋物線的解析式,求出點(diǎn)P的坐標(biāo)。
能。
∵
,∴拋物線的對(duì)稱軸是直線x=3,M(3,0)
令x=0,得y=﹣4,∴C(0,﹣4)。
△MDE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3種可能的情形:
①若DE⊥EM,
由DE⊥BE,可知點(diǎn)E、M、B在一條直線上,而點(diǎn)B、M在x軸上,因此點(diǎn)E必然在x軸上。
由DE⊥BE,可知點(diǎn)E只能與點(diǎn)O重合,即直線PC與y軸重合,不符合題意。
故此種情況不存在。
②若DE⊥DM,與①同理可知,此種情況不存在。
③若EM⊥DM,如答圖2所示,
設(shè)直線PC與對(duì)稱軸交于點(diǎn)N,
∵EM⊥DM,MN⊥AM,∴∠EMN=∠DMA。
在△ADM與△NEM中,
∵∠DMA =∠EMN,DM = EM,∠ADM=∠NEM=135°,
∴△ADM≌△NEM(ASA)!郙N=MA。
∵M(jìn)(3,0),MN=MA=2,∴N(3,2)。
設(shè)直線PC解析式為y=kx+b,
∵點(diǎn)N(3,2),C(0,﹣4)在拋物線上,
∴
,解得
。
∴直線PC解析式為y=2x﹣4。
將y=2x﹣4代入拋物線解析式得:
,解得:x=0或x=
。
當(dāng)x=0時(shí),交點(diǎn)為點(diǎn)C;當(dāng)x=
時(shí),y=2x﹣4=3。
∴P(
,3)。
綜上所述,△MDE能成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時(shí)點(diǎn)P坐標(biāo)為(
,3)。
(3)當(dāng)點(diǎn)P是拋物線在x軸下方的一個(gè)動(dòng)點(diǎn)時(shí),解題思路與(2)完全相同:
如答題3所示,設(shè)對(duì)稱軸與直線PC交于點(diǎn)N,
與(2)同理,可知若△MDE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頂點(diǎn)只能是點(diǎn)M。
∵M(jìn)D⊥ME,MA⊥MN,∴∠DMN=∠EMB。
在△DMN與△EMB中,
∵∠SMN =∠EMB,DM = EM,∠MDN=∠MEB=45°,
∴△DMN≌△EMB(ASA)!郙N=MB。∴N(3,﹣2)。
設(shè)直線PC解析式為y=kx+b,
∵點(diǎn)N(3,﹣2),C(0,﹣4)在拋物線上,
∴
,解得
。
∴直線PC解析式為y=
x﹣4。
將y=
x﹣4代入拋物線解析式得:
,解得:x=0或x=
。
當(dāng)x=0時(shí),交點(diǎn)為點(diǎn)C;當(dāng)x=
時(shí),y=
x﹣4=
!郟(
,
)。
綜上所述,△MDE能成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時(shí)點(diǎn)P坐標(biāo)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