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黔東南州)矩形OABC在直角坐標系中的位置如圖所示,A、C兩點的坐標分別為A(10,0)、C(0,3),直線y=
13
x
與BC相交于點D,拋物線y=ax2+bx經過A、D兩點.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連接AD,試判斷△OAD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3)若點P是拋物線的對稱軸上的一個動點,對稱軸與OD、x軸分別交于點M、N,問:是否存在點P,使得以點P、O、M為頂點的三角形與△OAD相似?若存在,請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分析:(1)根據題意可得出點D的縱坐標為3,代入直線解析式可得出點D的橫坐標,從而將點D和點A的坐標代入可得出拋物線的解析式.
(2)分別求出OA、OD、AD的長度,繼而根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斷出△OAD是直角三角形.
(3)①由圖形可得當點P和點N重合時能滿足△OPM∽△ODA,②過點O作OD的垂線交對稱軸于點P′,此時也可滿足△P′OM∽△ODA,利用相似的性質分別得出點P的坐標即可.
解答:解:(1)由題意得,點D的縱坐標為3,
∵點D在直線y=
1
3
x上,
∴點D的坐標為(9,3),
將點D(9,3)、點A(10,0)代入拋物線可得:
81a+9b=3
100a+10b=0

解得:
a=-
1
3
b=
10
3

故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
1
3
x2+
10
3
x.

(2)∵點D坐標為(9,3),點A坐標為(10,0),
∴OA=10,OD=
92+32
=3
10
,AD=
(10-9)2+(0-3)2
=
10
,
從而可得OA2=OD2+AD2
故可判斷△OAD是直角三角形.

(3)①由圖形可得當點P和點N重合時能滿足△OPM∽△ODA,

此時∠POM=∠DOA,∠OPM=∠ODA,
故可得△OPM∽△ODA,OP=
1
2
OA=5,
即可得此時點P的坐標為(5,0).
②過點O作OD的垂線交對稱軸于點P′,此時也可滿足△P′OM∽△ODA,

由題意可得,點M的橫坐標為5,代入直線方程可得點M的縱坐標為
5
3
,
故可求得OM=
5
10
3
,
∵∠OP′M+∠OMN=∠DOA+∠OMN=90°,
∴∠OP′M=∠DOA,
∴△P′OM∽△ODA,
故可得
P′M
OA
=
OM
AD
,即
MP′
10
=
5
10
3
10

解得:MP′=
50
3
,
又∵MN=點M的縱坐標=
5
3

∴P′N=
50
3
-
5
3
=15,
即可得此時點P′的坐標為(5,-15).
綜上可得存在這樣的點P,點P的坐標為(5,0)或(5,-15).
點評:此題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題,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結合直線解析式求出點D的坐標,得出拋物線的解析式,在第三問的解答中要分類討論,不要漏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黔東南州)用若干個大小相同、棱長為1的小正方體搭成一個幾何體模型,其三視圖如圖所示,則搭成這個幾何體模型所用的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黔東南州)如圖,一次函數(shù)y1=kx+n(k≠0)與二次函數(shù)y2=ax2+bx+c(a≠0)的圖象相交于A(-1,5)、B(9,2)兩點,則關于x的不等式kx+n≥ax2+bx+c的解集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黔東南州)一組數(shù)據:75、95、85、100、125的中位數(sh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黔東南州)如圖,PA、PB是⊙O的切線,切點分別為A、B,已知⊙O的半徑為2,∠P=60°,則弦AB的長為
2
3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黔東南州)如圖所示,反比例函數(shù)y=
k
x
的圖象與經過坐標原點的直線l相交于A、B兩點,過點B作x軸的垂線,垂足為C,若△ABC的面積為3,則這個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
y=
3
x
y=
3
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