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把腰長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疊兩次后,得到一個小三角形的周長是
 

精英家教網(wǎng)
分析:根據(jù)折疊的性質(zhì),則小三角形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其斜邊是原斜邊的一半,其直角邊是原直角邊的一半.根據(jù)勾股定理,得原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是4
2
解答:解:根據(jù)勾股定理,得原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是4
2

則小三角形的周長是2×2+2
2
=4+2
2

故答案為:4+2
2
點評:此題綜合運用了折疊的性質(zhì)和勾股定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
如圖,△ABC中,AB=AC,P為底邊BC上任意一點,點P到兩腰的距離分別為r1,r2,腰上的高為h,連接AP,則S△ARP+S△ACP=S△ABC,即:
1
2
AB•r1+
1
2
AC•r2=
1
2
AC•h,∴r1+r2=h(定值).
(1)理解與應用:
如圖,在邊長為3的正方形ABCD中,點E為對角線BD上的一點,且BE=BC,F(xiàn)為CE上一點,F(xiàn)M⊥BC于M,F(xiàn)N⊥BD于N,試利用上述結(jié)論求出FM+FN的長.
(2)類比與推理: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邊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邊上任一點”放寬為“在三角形內(nèi)任一點”,即:
已知等邊△ABC內(nèi)任意一點P到各邊的距離分別為r1,r2,r3,等邊△ABC的高為h,試證明r1+r2+r3=h(定值).
(3)拓展與延伸:
若正n邊形A1A2…An,內(nèi)部任意一點P到各邊的距離為r1r2…rn,請問r1+r2+…+rn是否為定值?如果是,請合理猜測出這個定值.
精英家教網(wǎng)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閱讀材料:
如圖,△ABC中,AB=AC,P為底邊BC上任意一點,點P到兩腰的距離分別為r1,r2,腰上的高為h,連接AP,則S△ARP+S△ACP=S△ABC,即:數(shù)學公式AB•r1+數(shù)學公式AC•r2=數(shù)學公式AC•h,∴r1+r2=h(定值).
(1)理解與應用:
如圖,在邊長為3的正方形ABCD中,點E為對角線BD上的一點,且BE=BC,F(xiàn)為CE上一點,F(xiàn)M⊥BC于M,F(xiàn)N⊥BD于N,試利用上述結(jié)論求出FM+FN的長.
(2)類比與推理: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邊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邊上任一點”放寬為“在三角形內(nèi)任一點”,即:
已知等邊△ABC內(nèi)任意一點P到各邊的距離分別為r1,r2,r3,等邊△ABC的高為h,試證明r1+r2+r3=h(定值).
(3)拓展與延伸:
若正n邊形A1A2…An,內(nèi)部任意一點P到各邊的距離為r1r2…rn,請問r1+r2+…+rn是否為定值?如果是,請合理猜測出這個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2年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中考數(shù)學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閱讀材料:
如圖,△ABC中,AB=AC,P為底邊BC上任意一點,點P到兩腰的距離分別為r1,r2,腰上的高為h,連接AP,則S△ARP+S△ACP=S△ABC,即:AB•r1+AC•r2=AC•h,∴r1+r2=h(定值).
(1)理解與應用:
如圖,在邊長為3的正方形ABCD中,點E為對角線BD上的一點,且BE=BC,F(xiàn)為CE上一點,F(xiàn)M⊥BC于M,F(xiàn)N⊥BD于N,試利用上述結(jié)論求出FM+FN的長.
(2)類比與推理: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邊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邊上任一點”放寬為“在三角形內(nèi)任一點”,即:
已知等邊△ABC內(nèi)任意一點P到各邊的距離分別為r1,r2,r3,等邊△ABC的高為h,試證明r1+r2+r3=h(定值).
(3)拓展與延伸:
若正n邊形A1A2…An,內(nèi)部任意一點P到各邊的距離為r1r2…rn,請問r1+r2+…+rn是否為定值?如果是,請合理猜測出這個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2年湖北省咸寧市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八)(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閱讀材料:
如圖,△ABC中,AB=AC,P為底邊BC上任意一點,點P到兩腰的距離分別為r1,r2,腰上的高為h,連接AP,則S△ARP+S△ACP=S△ABC,即:AB•r1+AC•r2=AC•h,∴r1+r2=h(定值).
(1)理解與應用:
如圖,在邊長為3的正方形ABCD中,點E為對角線BD上的一點,且BE=BC,F(xiàn)為CE上一點,F(xiàn)M⊥BC于M,F(xiàn)N⊥BD于N,試利用上述結(jié)論求出FM+FN的長.
(2)類比與推理: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邊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邊上任一點”放寬為“在三角形內(nèi)任一點”,即:
已知等邊△ABC內(nèi)任意一點P到各邊的距離分別為r1,r2,r3,等邊△ABC的高為h,試證明r1+r2+r3=h(定值).
(3)拓展與延伸:
若正n邊形A1A2…An,內(nèi)部任意一點P到各邊的距離為r1r2…rn,請問r1+r2+…+rn是否為定值?如果是,請合理猜測出這個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9年四川省內(nèi)江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9•內(nèi)江)閱讀材料:
如圖,△ABC中,AB=AC,P為底邊BC上任意一點,點P到兩腰的距離分別為r1,r2,腰上的高為h,連接AP,則S△ARP+S△ACP=S△ABC,即:AB•r1+AC•r2=AC•h,∴r1+r2=h(定值).
(1)理解與應用:
如圖,在邊長為3的正方形ABCD中,點E為對角線BD上的一點,且BE=BC,F(xiàn)為CE上一點,F(xiàn)M⊥BC于M,F(xiàn)N⊥BD于N,試利用上述結(jié)論求出FM+FN的長.
(2)類比與推理: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邊三角形”,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邊上任一點”放寬為“在三角形內(nèi)任一點”,即:
已知等邊△ABC內(nèi)任意一點P到各邊的距離分別為r1,r2,r3,等邊△ABC的高為h,試證明r1+r2+r3=h(定值).
(3)拓展與延伸:
若正n邊形A1A2…An,內(nèi)部任意一點P到各邊的距離為r1r2…rn,請問r1+r2+…+rn是否為定值?如果是,請合理猜測出這個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