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山)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M、N分別是AD、BC的中點,E、F分別是BM、CM中點.
(1)求證:四邊形MENF是菱形;
(2)若四邊形MENF是正方形,請?zhí)剿鞯妊菪蜛BCD的高和底邊BC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答案】分析:(1)根據(jù)等腰梯形的中位線的性質求出四邊形四邊相等即可;
(2)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質和正方形的性質解答.
解答:(1)證明:∵四邊形ABCD為等腰梯形,
∴AB=CD,∠A=∠D.
∵M為AD的中點,
∴AM=DM.(2分)
∴△ABM≌△DCM.(1分)
∴BM=CM.(1分)
∵E、F、N分別是MB、CM、BC的中點,
∴EN、FN分別為△BMC的中位線,
∴EN=MC,F(xiàn)N=MB,
且ME=BE=MB,MF=FC=MC.
∴EN=FN=FM=EM.
∴四邊形ENFM是菱形.(1分)

(2)解:結論:等腰梯形ABCD的高是底邊BC的一半.
理由:連接MN,
∵BM=CM,BN=CN,
∴MN⊥BC.
∴MN是梯形ABCD的高.(2分)
又∵四邊形MENF是正方形,
∴∠EMF=90°,
∴△BMC為直角三角形.
又∵N是BC的中點,
∴MN=BC.(1分)
即等腰梯形ABCD的高是底邊BC的一半.
點評:本題比較復雜,涉及面較廣,需要同學們把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提高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運用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5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06)(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5•中山)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中,拋物線的頂點P到x軸的距離是4,拋物線與x軸相交于O、M兩點,OM=4;矩形ABCD的邊BC在線段的OM上,點A、D在拋物線上.
(1)請寫出P、M兩點坐標,并求出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
(2)設矩形ABCD的周長為l,求l的最大值;
(3)連接OP、PM,則△PMO為等腰三角形,請判斷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Q(除點M外),使得△OPQ也是等腰三角形,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5年廣東省中山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課標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5•中山)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中,拋物線的頂點P到x軸的距離是4,拋物線與x軸相交于O、M兩點,OM=4;矩形ABCD的邊BC在線段的OM上,點A、D在拋物線上.
(1)請寫出P、M兩點坐標,并求出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
(2)設矩形ABCD的周長為l,求l的最大值;
(3)連接OP、PM,則△PMO為等腰三角形,請判斷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Q(除點M外),使得△OPQ也是等腰三角形,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5年廣東省中考數(shù)學試卷(課標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5•中山)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中,拋物線的頂點P到x軸的距離是4,拋物線與x軸相交于O、M兩點,OM=4;矩形ABCD的邊BC在線段的OM上,點A、D在拋物線上.
(1)請寫出P、M兩點坐標,并求出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
(2)設矩形ABCD的周長為l,求l的最大值;
(3)連接OP、PM,則△PMO為等腰三角形,請判斷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Q(除點M外),使得△OPQ也是等腰三角形,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5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圓》(09)(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5•中山)如圖,PA、PB是⊙O的切線,點A、B為切點,AC是⊙O的直徑,∠BAC=20°,則∠P的大小是    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5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三角形》(05)(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5•中山)如圖,已知CD⊥AB,BE⊥AC,垂足分別為D、E,BE、CD交于點O,且AO平分∠BAC,那么圖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