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年份(年) | 1905 | 1958 | 1990 | 2000 |
空氣中二氧化碳所占的體積(m3/10000m3) | 28 | 31 | 35 | 37材料二:如圖1“碳足跡”是指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含碳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 材料三: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圖2為碳-氧平衡示意圖. (1)孫悟同學根據上述材料一表中的數據繪制了如圖3的一幅柱形圖,但還沒畫完,請你補充. (2)分析材料三圖2中的 ②可知,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圖2中的①可知,減緩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什么? 多植樹造林等 多植樹造林等 .(4)人類的生產、生活中,以下做法可以減少“碳足跡”的是 B B .A.將生活垃圾焚燒處理 B.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以私家車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十二五”規(guī)劃指出,今后要調整產業(yè)結構和能源結構、節(jié)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匯(森林碳匯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說是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推進植樹造林,新增森林面積1250萬公頃.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1)下列生活方式,最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A A.使用再生紙 B.使用一次性筷子 C.開私家車出游 D.空調開到最冷才舒服 (2)我國“十一五”期間關、停、閉、轉了一大批火力發(fā)電廠、小鋼鐵廠、水泥廠,除了能降低能源消耗外,還能減輕大氣污染和下列哪種物質的形成: A A A.酸雨 B.重金屬 C.生活污水 D.含氮廢氣 (3)“十二五”規(guī)劃指出,今后要調整產業(yè)結構和能源結構、節(jié)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匯,下列措施能增加森林碳匯的是: D D A.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B.建設污水處理廠 C.圍湖,開荒種田 D.植樹造林 (4)溫室效應是由于下列哪種氣體排放不斷增加造成的? C C A.一氧化碳 B.氟利昂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5)今年世界地球日活動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fā)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珍惜資源、減少能源消耗的?(請舉一例) 走路或騎自行車上學等. 走路或騎自行車上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牙買加盛產甘蔗,但老鼠給這個島國的甘蔗帶來了許多麻煩.為了控制和殺死老鼠,人們嘗試著引入鼠類的天敵--獴(是一種獵食鼠、蛇、鳥的哺乳動物).大量的鼠類被消滅了,而甘蔗的甲蟲卻迅速地繁殖起來,為甘蔗造成新的危害. (1)甲蟲迅速繁殖的原因是什么? (2)通過這個資料,你對老鼠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998年4月15日一16日,我國西北、華北、華東等地出現了罕見的沙塵暴天氣,突發(fā)性的災害幾乎襲擊了大半個中國.就我國而言,已有33、4萬平方千米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脅,其中已經沙漠化的有17、6萬平方千米.據統(tǒng)計,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我國土地面積的13、3%,而且還在一天天擴大. 請分析原因以及應采取哪些措施進行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某患兒的父母身體健康,但其出現智力低下、頭發(fā)黃、膚色白、運動和語言發(fā)育落后等癥狀,經醫(yī)生化驗診斷,該患兒是由于基因異常而導致患有苯丙酮尿癥. 材料二:我國部分省市近期出現了數例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的確診病例.這是該病首次在人身上發(fā)現,過去只在動物間傳播,但目前還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科學家們針對這次禽流感疫情正在加緊研制疫苗. 材料三:目前,艾滋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提倡婚前、孕前體檢,可以有效地對HIV陽性的孕婦進行母嬰阻斷. (1)上述材料中近親結婚后代發(fā)病率較高的是 (2)材料二的預防措施中屬于 (3)下列行為可能會感染艾滋病的是( 。 A.注射吸毒 B.就餐 C.擁抱 D.握手 (4)若成功地研制出抗艾滋病病毒的疫苗,人體可以產生對艾滋病毒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屬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版權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作者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聯系qq:3310059649。 ICP備案序號: 滬ICP備07509807號-10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08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