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動物行為中,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A、大山雀偷飲牛奶 B、蚯蚓走迷宮
C、獼猴做花樣表演 D、母狼哺育剛出生的小狼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眼睛正常的人看近物時,晶狀體和瞳孔的調節(jié)是( )。
A.睫狀體平滑肌收縮,晶狀體曲度變大,瞳孔縮小
B.睫狀體平滑肌舒張,晶狀體曲度變大,瞳孔增大
C.睫狀體平滑肌舒張,晶狀體曲度變大,瞳孔縮小
D.睫狀體平滑肌收縮,晶狀體曲度變小,瞳孔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人體消化系統(tǒng)組成示意圖。
(1)食物通過消化道的順序是:[ ] ________、咽、食道、胃、________、大腸和肛門。
(2)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 ] ________,它分泌的________不含消化液,能把______________變成細小的微滴而加速其消化。
(3) 淀粉開始消化的部位是:[ ] ________;蛋白質開始消化的部位是:[ ] ________;脂肪開始消化的部位是:[ ] ________。
(4) 可在短時間內容納大量食物的是[ ] ________;
(5) 消化食物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場所是[ ]_________,它長_________米,內表面有許多環(huán)形的__________,其表面有許多________狀的突起,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內表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課外活動小組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條件和原料,以東昌湖里的菹草(一種多年生沉水植物)為實驗材料,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探究活動。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試管,分別標為1號、2號和3號。
第二步:在1號、3號試管中分別放入等量的質量分數(shù)為1%碳酸氫鈉溶液(注:碳酸氫鈉溶液可以向環(huán)境中釋放二氧化碳),在2號試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餾水。
第三步:將三片形狀、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葉片分別放入三支試管的底部,如下圖。
第四步:將1、2號試管放在100 W的燈泡下照射3~4分鐘,3號試管置于暗處,觀察并記錄葉片是否有氣泡(氧氣)產生和葉片上浮的情況,實驗結果如下表。
試管 | 試管中的液體 | 條件 | 實驗現(xiàn)象 |
1 | 碳酸氫鈉溶液+新鮮菹葉片 | 燈光照射 | 有氣泡,葉片上浮 |
2 | 蒸餾水+新鮮菹葉片 | 燈光照射 | 無氣泡,葉片不上浮 |
3 | 碳酸氫鈉溶液+新鮮菹葉片 | 黑暗 | 無氣泡,葉片不上浮 |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1號和2號試管組成的一組實驗中,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作為對照的是____________號試管。該組實驗說明_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1號和3號試管組成的一組實驗中,實驗變量是________,該組實驗說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
(3)在以上實驗探究的基礎上,該活動小組利用1號試管又進行了光照強度與植物光合作用關系的探究,實驗結果如下:
光源與試管的距離(厘米) | 10 | 20 | 30 | 40 | 50 |
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shù)(個) | 65 | 35 | 15 | 6 | 1 |
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距離的遠近與其產生的氣泡數(shù)目成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光照越強,植物光合作用____________。因此菜農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維生素缺乏癥的敘述錯誤的是()。
A.缺乏維生素A易患夜盲癥 B.缺乏維生素B1易患血友病
C.缺乏維生素C易患壞血病 D.缺乏維生素D易患佝僂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對某家庭成員兩種特征調查結果,請根據(jù)調查結果回答問題:
(1)父親有酒窩,兒子也有酒窩,這種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_______,有酒窩和無酒窩稱為________________。
(2)控制膚色正常的基因是顯性基因,推測母親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D和d表示),這對夫婦生下一個得白化病的女兒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某人有酒窩的基因組成為Ee,下列哪幅圖能正確表示這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情況?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