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實驗時,a中的固體由黑色變紅色,b中的試管內產(chǎn)生氣泡和白色沉淀. 【査閱資料】氧化亞銅(Cu2O)是紅色固體,能與稀硫酸發(fā)生如下反應:Cu2O+H2SO4=Cu+CuSO4+H2O.【提出問題】已知實驗后a中的紅色固體含有單質銅,是否還含有氧化亞銅(Cu2O)呢?
(1)【實驗驗證】取a中的紅色固體少量于試管中,加入溶液,試管中出現(xiàn) , 證明固體中確實含有Cu2O.
(2)【提出問題】木炭還原氧化銅產(chǎn)生的氣體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CO2 猜想二:CO 猜想三:
(3)【提出質疑】甲同學認為猜想二不正確,他的理由是 .
(4)【驗證猜想】乙同學將木炭還原氧化銅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灼熱的氧化銅粉末中,黑色固體變紅,證明猜想是正確的,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交流反思】興趣小組認為上圖裝置不夠完善,為了防止尾氣對空氣的污染,應該把上圖裝置中的b部分裝置換成下列裝置(填字母序號).
【答案】
(1)稀硫酸;溶液變藍色
(2)CO和CO2
(3)實驗時,裝置b中的試管產(chǎn)生白色沉淀,說明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4)三;CuO+CO Cu+CO2
(5)ABD
【解析】解:(1)實驗驗證:通過實驗分析可知:取a中的紅色固體少量于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試管中出現(xiàn)溶液變藍色,證明固體中確實含有Cu2O;答案為:稀硫酸;溶液變藍色;(2)提出猜想:木炭還原氧化銅產(chǎn)生的氣體是什么?猜想一:CO2 猜想二:CO 猜想三:CO和CO2,碳充分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以答案是:CO和CO2;(3)提出質疑:甲同學認為猜想二不正確,他的理由是:實驗時,裝置b中的試管產(chǎn)生白色沉淀,可以得出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答案為:實驗時,裝置b中的試管產(chǎn)生白色沉淀,說明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合理即可);(4)驗證猜想:乙同學將木炭還原氧化銅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灼熱的氧化銅粉末中,黑色固體變紅,證明猜想三是正確的,因為一氧化碳有還原性,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答案為:三;CuO+CO Cu+CO2;(5)交流反思:興趣小組認為上圖裝置不夠完善,為了防止尾氣對空氣的污染,應該把上圖裝置中的b部分裝置換成下列ABD;答案為:ABD;
【考點精析】通過靈活運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和碳的化學性質,掌握注意:a、配平 b、條件 c、箭號;各種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卻完全相同;1、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強2、可燃性:完全燃燒(氧氣充足),生成CO2;不完全燃燒 (氧氣不充足),生成CO;3、還原性:應用:冶金工業(yè);現(xiàn)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紅色,石灰水變渾濁即可以解答此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粗鹽提純實驗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別是:
①粗鹽溶解時,使用玻璃棒,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②蒸發(fā)時,用玻璃棒攪拌,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石蠟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據(jù)此關于石蠟組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只含有碳、氫元素B.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C.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簡易凈水器中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除去水中異味。
(2)廚房中鐵鍋的銹蝕主要是鐵與氧氣、________等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3)用洗潔精清洗油膩的砂鍋是利用洗潔精的_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繡球花的顏色與土壤酸堿度有關,當土壤呈酸性時花朵為藍色。下列是不同土壤的pH,能讓繡球花呈藍色的是
A.pH=5.8B.pH=9.6C.pH=7.0D.pH=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燃燒現(xiàn)象或結論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時,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時,有黑色固體生成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紅色固體D.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