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分析:(1)制取氣體時,為防止裝置漏氣應在連接裝置后立即進行裝置氣密性檢查,確定裝置不漏氣后,本著先加固體后加液體的原則加入藥品;最后進行氣體的收集與測量;
(2)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裝置內(nèi)形成封閉環(huán)境,如果對裝置進行加熱,裝置內(nèi)氣體受熱體積變大,若氣密性良好,就會觀察到廣口瓶中右側導管水柱上升,恒溫時水柱并不回落;
(3)產(chǎn)生的氨氣極易溶于水,為防止氨氣溶于水需要把氣體與水隔離,因此應選擇不能與氨氣產(chǎn)生作用的液體作為隔離液;
(4)本次實驗的目的在于測定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而不是收集純凈的氣體,因此,廣口瓶內(nèi)的原有氣體不在測量范圍內(nèi);
(5)氮化鋁、氧化鋁都可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形成偏鋁酸鈉溶液、水和氨氣,充分反應后不會有固體物質的殘留;而碳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6)樣品中AlN的質量分數(shù)=
×100%,因此,需要根據(j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由產(chǎn)生氨氣的質量計算參加反應氮化鋁的質量;
(7)氨氣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銨而使稀硫酸溶液質量增加,但由于反應較為劇烈而會使稀硫酸倒吸,而造成燒杯內(nèi)質量不準確;為避免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可在導管末端安裝漏斗防止倒吸;
(8)①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可使無色酚酞變紅;氫氧化鈉與硫酸鎂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溶液,硫酸鈉溶液呈中性,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不能使酚酞變紅而呈無色;根據(j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由氫氧化鈉的質量可計算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加硫酸鎂的質量;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所加硫酸鎂溶液的質量=反應后溶液質量+氫氧化鎂沉淀質量-氫氧化鈉溶液質量;
②氫氧化鈉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溶液中鈉離子數(shù)目不變,而隨硫酸鎂的滴加硫酸根離子不斷增多、氫氧根離子不斷減少,原溶液不含鎂離子且滴入硫酸鎂后馬上生成氫氧化鎂沉淀,所以滴加前后溶液中始終不含鎂離子.
解答:解:(1)應先進行裝置氣密性檢驗,然后依次加入固體藥品、液體藥品,最后進行氣體排出水的測量,確定產(chǎn)生氣體體積;
故答案為:cabd;
(2)通過加熱裝置內(nèi)氣體使氣體體積變大,如果裝置漏氣則不會觀察到裝置內(nèi)有明顯變化;如果氣密性良好,廣口瓶中右側導管水柱上升,恒溫時水柱并不回;
故答案為: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微熱錐形瓶,廣口瓶中右側導管水柱上升,恒溫時水柱并不回落;
(3)酒精、汽油和四氯化碳雖然都不能與氨氣發(fā)生反應,但它們卻都極易揮發(fā),揮發(fā)出來的氣體對實驗有影響而且揮發(fā)完后不能再起到隔離氨氣與水接觸的作用;再加之酒精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都不能達到隔離的目的;而植物油既不溶于水也不揮發(fā),可以把氨氣與水進行隔離;
故答案為:C;
(4)本次實驗的目的在于測定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而不是收集純凈的氣體,因此,廣口瓶內(nèi)的原有氣體不在測量內(nèi),不會對測量結果產(chǎn)生影響;
故答案為:不變;
(5)由于碳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而氮化鋁、氧化鋁等遇氫氧化鈉溶液都能溶解而消失,因此,看到有固體殘留時,說明原固體中含有碳;
故答案為:碳;
(6)設氮化鋁的質量為x
AlN+NaOH+H
2O=NaAlO
2+NH
3↑
41 17
y
×17g
y=
g
樣品中AlN的質量分數(shù)=
×100%=
%
故答案為:
%;
(7)氨氣極易溶于稀硫酸而出現(xiàn)倒吸,因此,該裝置不能準確測量產(chǎn)生氨氣的量;可在導管末端連接漏斗倒扣在液面上,剛氨氣大量吸收時,燒杯內(nèi)液面下降而脫離接觸,可以防止稀硫酸的倒吸;
故答案為:不可行;氨氣極易被吸收,發(fā)生倒吸現(xiàn)象;燒杯導管的末端接一倒扣的漏斗來吸收氨氣(或其它合理答案);
(8)①設:硫酸鎂的質量為x,生成沉淀質量為y.
2NaOH+MgSO
4═Na
2SO
4+Mg(OH)
2↓
80 120 142 58
0.2m x y
解得:x=0.3m y=0.145m
所加硫酸鎂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
×100%=14.0%
答:所加硫酸鎂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14.0%;
②反應前后溶液中鈉離子數(shù)目不變,而氫氧根離子隨硫酸鎂的滴加不斷生成氫氧化鎂沉淀而減少;隨著硫酸鎂的滴加,溶液中的硫酸根離子不斷增加;溶液中始終不含鎂離子;
故答案為:如圖所示
點評:利用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和質量不變,可利用氨氣中N元素的質量計算樣品中氮化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