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某興趣小組為驗證魚骨的成分,把魚骨放在酒精燈上充分煅燒,得到白色固體,冷卻后研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請回答:
(1)已知動物的骨骼中含有Ca2+,則魚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質是
CaCO3
.(填化學式)
(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C

A.魚骨放入稀鹽酸中浸泡會變軟B.飲用牛奶可補充鈣質
C.骨質疏松患者不宜補鈣D.胃酸能促進鈣質的吸收
(3)該興趣小組還發(fā)現(xiàn)鍋爐內水垢過厚時會發(fā)生爆炸,為了防止鍋爐爆炸,需要定期清洗鍋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請寫出用稀鹽酸清洗含氫氧化鎂的水垢的化學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另外,使用軟水可防止集結水垢,區(qū)別軟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質是
肥皂水
分析:根據(jù)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說明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鹽,動物的骨骼中含有碳酸鈣,氫氧化鎂為堿類物質,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試劑是肥皂水.
解答:解:(1)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說明此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鹽,陽離子為鈣離子,故為碳酸鈣,所以本題答案為:CaCO3;
(2)A魚骨中含有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質,會變軟,B牛奶中含鈣質,飲用牛奶能達到補充鈣質的目的,C骨質疏松患者缺鈣,需要補充鈣質,故C錯誤,D胃酸的成分是鹽酸,能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鈣,從而促進鈣的吸收,故D正確,故選C.
(3)氫氧化鎂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試劑是肥皂水,所以本題答案為:Mg(OH)2+2HCl═MgCl2+2H2O,肥皂水.
點評:本題考查了碳酸鹽遇酸的反應以及堿與酸的反應,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4、某興趣小組為驗證魚骨的成分,把魚骨放在酒精燈上充分煅燒,得到白色固體,冷卻后研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請回答:
(1)魚骨中被燒掉的物質是
有機物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已知動物的骨骼中含有Ca2+,則魚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質是
CaCO3
.(填化學式)
(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C

A.魚骨放入稀鹽酸中浸泡會變軟,B.飲用牛奶可補充鈣質
C.骨質疏松患者不宜補鈣,D.胃酸能促進鈣質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5、某興趣小組為驗證魚骨的成分,把魚骨放在酒精燈上充分煅燒,得到白色固體,冷卻后研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請完成下列問題:
(1)魚骨中被燒掉的物質是
有機物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已知動物的骨骼中含有Ca2+,則魚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質是
CaCO3
.(填化學式)
(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C

A.魚骨放入稀鹽酸中浸泡會變軟;
B.飲用牛奶可補充鈣質;
C.骨質疏松患者不宜補鈣;
D.胃酸能促進鈣質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1、某興趣小組為驗證魚骨的成分,把魚骨放在酒精燈上充分煅燒,得到白色固體,冷卻后研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請回答:
(1)已知動物的骨骼中含有Ca2+,則魚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質是
CaCO3
.(填化學式)
(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C

A.魚骨放入稀鹽酸中浸泡會變軟;B.飲用牛奶可補充鈣質
C.骨質疏松患者不宜補鈣;D.胃酸能促進鈣質的吸收
(3)該興趣小組還發(fā)現(xiàn)鍋爐內水垢過厚時會發(fā)生爆炸,為了防止鍋爐爆炸,需要定期清洗鍋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請寫出用稀鹽酸清洗含氫氧化鎂的水垢的化學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另外,使用軟水可防止集結水垢,區(qū)別軟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質是
肥皂水
,使硬水軟化的方法是
蒸餾(或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某興趣小組為驗證魚骨的成分,把魚骨放在酒精燈上充分煅燒,得到白色固體,冷卻后研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請回答:
(1)魚骨中被燒掉的物質是 ________.(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已知動物的骨骼中含有Ca2+,則魚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質是 ________.(填化學式)
(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________)
A.魚骨放入稀鹽酸中浸泡會變軟,B.飲用牛奶可補充鈣質
C.骨質疏松患者不宜補鈣,D.胃酸能促進鈣質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