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莆田)如圖是甲、乙兩種固態(tài)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分析:A、比較物質(zhì)的溶解度大小,須確定溫度;
B、據(jù)t2℃時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C、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其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嚎刹捎媒禍氐姆椒ǎ?br />D、據(jù)乙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及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析解答.
解答:解:A、溫度不確定,二者的溶解度大小也不確定,當溫度大于tl℃時甲的溶解度就大于乙的溶解度,故錯誤;
B、t2℃時甲的溶解度是40g,所以該溫度下50 g的水最多能溶解20 g的甲物質(zhì),正確;
C、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其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嚎刹捎媒禍氐姆椒,正確;
D、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將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l℃,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溶質(zhì)和溶劑都不變,故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不變,正確;
故選A.
點評:了解溶解度、溶解度曲線的意義、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計算,并能結(jié)合題意靈活分析解答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莆田)最近,“鉻超標膠囊”事件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實際上鉻(Cr)的毒性與其價態(tài)及含量有關.鉻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
(1)有的鐵制品如水龍頭鍍鉻:一可以耐磨,這是利用鉻
硬度大
硬度大
這一物理性質(zhì);二可以耐銹蝕.鐵制品鍍鉻、表面刷漆都能防止銹蝕的共同原理是
隔絕空氣(或氧氣)和水
隔絕空氣(或氧氣)和水

(2)酒精檢測儀中使用了CrO3,CrO3中Cr的化合價為
+6
+6
,
其檢測原理為C2H5 OH+4CrO3+6H2SO4=2Cr2(SO43+2X↑+9H2O,則物質(zhì)X的化學式為
CO2
CO2

(3)鉻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某同學把表面用砂紙打磨過的鉻片放入稀鹽酸中,觀察到鉻片表面有氣泡緩慢產(chǎn)生.由此可判斷:Cr
(填“能”或“不能”)跟硝酸銀溶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莆田)根據(jù)如圖所示兩套裝置,請回答: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a
錐形瓶
錐形瓶
,b
長頸漏斗
長頸漏斗

(2)用甲裝置進行實驗:把注射器內(nèi)的無色液體推入儀器a中與固體反應,觀察到氣球脹
大.符合該現(xiàn)象的反應有:
①分解反應: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寫化學方程式).
②化合反應:CaO+H2O═Ca(OH)2,氣球脹大的原因是
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瓶內(nèi)氣體體積膨脹
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瓶內(nèi)氣體體積膨脹

③其他反應:若儀器a中的固體是Mg粉或NaHCO3粉末,則注射器中的液體可以是
硫酸
硫酸

(3)乙裝置中用注射器代替儀器b后,用于實驗室制氣體,其優(yōu)點是
易于控制滴入試劑的量以控制反應速率
易于控制滴入試劑的量以控制反應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莆田)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夾持裝置略去),測定某種補鈣劑中碳酸鈣的含量.
[查得資料]
①該補鈣劑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其他成分遇到鹽酸時無氣體生成.
②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中,會生成白色碳酸鋇沉淀:Ba(OH)2+CO2═BaCO3↓+H2O.
[測定方法]
通過測定B裝置中產(chǎn)生沉淀的質(zhì)量,以確定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
(1)碳酸鈣屬于
 (填“酸”“堿”或“鹽”).
[進行實驗]
實驗過程中,裝置氣密性良好.取適量的該補鈣劑樣品進行實驗.
(2)觀察到:A裝置中
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
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
,固體逐漸溶解;B裝置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
(3)從A裝置中導出的氣體除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外,還含有氯化氫.請寫出氫氧化鋇溶液與氯化氫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a(OH)2+2HCl═BaCl2+2H2O
Ba(OH)2+2HCl═BaCl2+2H2O

[交流討論]
通過小組討論提出改進實驗裝置的措施:在A、B裝置之間增加洗氣裝置,以除去氯化氫氣體.
(4)經(jīng)改進后,實驗測得B裝置中沉淀的質(zhì)量偏。嚪治銎淇赡艿囊环N原因:
反應生成的CO2沒有被氫氧化鋇溶液全部吸收(或錐形瓶中殘留CO2等)
反應生成的CO2沒有被氫氧化鋇溶液全部吸收(或錐形瓶中殘留CO2等)

(5)C裝置的作用是
防止空氣中的CO2進入裝置B中
防止空氣中的CO2進入裝置B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