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利用該元素組成的單質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

(1)該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 ,在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易 電子;

(2)圖2所示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2017屆九年級6月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氣 B.氧化銅 C.硫酸鈉 D.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安徽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近年我省多地紛紛展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垃圾分類回收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某地街頭垃桶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標識的物質,屬于金屬材料是 ________ (寫出一種即可下同),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

(2)塑料礦泉水瓶應收入___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3)使用鋁合金做內(nèi)筒的優(yōu)點是 (寫出1點即可)。

(4)為比較鋁和鐵的金屬活動性,某同學設計實驗方案:將鋁和鐵分別放入鹽酸中,比較反應的劇烈程度。你認為該方案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2017屆九年級中考第二次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信息分析題

按要求從氫氧化鈣、二氧化碳、氯化鉀、氧氣、碳酸鋇、鹽酸中選擇合適的物質,將其化學式填寫在下列橫線上。

(1)可用于氣割、氣焊的單質是___________;

(2)能用作制冷劑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

(3)可用于污水處理的一種堿是___________;

(4)一種難溶性的鹽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2017屆九年級中考第二次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根據(jù)如圖提供的信息進行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該粒子原子核內(nèi)有11個質子 B. 該粒子屬于非金屬元素

C. 該粒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D. 該粒子呈電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錦州市義縣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僅用下列各組試劑,無法驗證Zn、Cu、Ag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是

A. Zn、Ag、溶液 B. Cu、溶液、溶液

C. Zn、Ag、稀硫酸、溶液 D. Zn、Cu、稀硫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h晶都雙語學校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二)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實驗室有一瓶K2CO3和K2SO4的混合溶液,某化學興趣小組欲設計實驗對該混合溶液進行定量分析。他們經(jīng)過討論后設計了如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探究:

a.按圖甲組裝儀器,檢查氣密性,并裝好藥品;

b.打開A中活塞,通入N2一段時間,再關閉活塞,稱得D裝置的質量為m1 g;

c.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不再產(chǎn)生沉淀;關閉分液漏斗,再用針筒注入稀鹽酸,至不再產(chǎn)生氣體,實驗過程中測得錐形瓶中沉淀的數(shù)據(jù)如上圖乙;

d.打開A中活塞,緩緩通一會兒N2;

e.再稱得D裝置的質量為m2 g。

請你根據(jù)題意回答下列問題:

(1)24.36 g沉淀中含有什么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針筒注入稀鹽酸時產(chǎn)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原混合液中K2SO4的質量分數(shù)_____。

(3)小明略加思考后說,通過D裝置的質量變化可以求出混合溶液中K2CO3的質量分數(shù),結果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h晶都雙語學校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二)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關于水的凈化過程描述錯誤的是( )

A.加入明礬使小顆粒凝聚 B.通入氯氣殺菌消毒

C.通過沙濾裝置除去可溶性雜質 D.通過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甘肅天水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物質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后,同組反應物恰好完全反應,過濾后,在濾紙上留下兩種不溶物質的是( )

A.Ca(NO3)2、BaCl2、AgNO3 B.MgCl2、KOH、NaCl

C.K2CO3、CuSO4、KCl D.CuSO4、Ba(OH)2、Cu(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