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老師做了如圖1所示實驗,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密度比空氣密度大、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三點答全得1分)
的性質(zhì).

(1)小聰和小明受到老師的啟發(fā),設(shè)計了如圖2的家庭小實驗,并推測了實驗現(xiàn)象.兩位同學都認為蠟燭會熄滅,因為
杯內(nèi)的氧氣被耗盡,同時又產(chǎn)生了不能燃燒且不能支持燃燒的氣體.(合理即給分)
.但對圖2中“兩支蠟燭哪支先熄滅?”的問題卻有不同的看法,小明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
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CO2密度大,會下沉
;小聰認為
高的
蠟燭先熄滅,理由是蠟燭燃燒使高處的氧氣量減少并耗盡,同時放出的熱使CO2向上擴散,濃度增大.
(2)通過實驗,證明小聰?shù)目捶ㄊ钦_的.由上述實驗得到啟發(fā):從意外失火的高樓中逃生的正確方法是
①②
(填序號).
①用毛巾捂住口鼻    ②低頭彎腰沿墻迅速移向門外    ③打開窗戶跳出
分析:要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來推測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能傾倒說明密度比空氣大.
解答:解:根據(jù)二氧化碳能傾倒到燒杯內(nèi)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1)由于氧氣支持燃燒,隨著蠟燭的燃燒杯內(nèi)氧氣越來越少,故蠟燭會熄滅;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就應(yīng)該考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聚集在下面,使下面的蠟燭先熄滅;通過蠟燭燃燒使高處的氧氣量減少并耗盡,同時放出的熱使CO2向上擴散可反推出高處蠟燭先熄滅;
(2)從意外失火的高樓中逃生要考慮防止煙塵被吸入體內(nèi)用毛巾捂住口鼻,由于著火溫度高,煙塵聚集在上方,所以要低頭彎腰沿墻迅速移向門外,不能打開門窗,否則越燒越旺.
故答案為:密度比空氣密度大、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1)杯內(nèi)的氧氣被耗盡,同時又產(chǎn)生了不能燃燒且不能支持燃燒的氣體;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CO2密度大,會下沉;高的;(2)①②.
點評:根據(jù)回答本題要知道二氧化碳具有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zhì),逃離火災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要低頭彎腰沿墻迅速移向門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3、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老師做了如圖所示實驗,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密度比空氣密度大、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
的性質(zhì).
(1)小聰和小明受到老師的啟發(fā),設(shè)計了如圖的家庭小實驗,并推測了實驗現(xiàn)象.兩位同學都認為蠟燭會熄滅,因為
杯內(nèi)的氧氣被耗盡,同時又產(chǎn)生了不能燃燒,且不能支持燃燒的氣體

但對圖中“兩支蠟燭誰先熄滅?”的問題卻有不同的看法:
小明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
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CO2密度大會下沉

小聰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
蠟燭燃燒使高處的氧氣量逐漸減少并耗盡,同時放出的熱使CO2向上擴散濃度增大

(2)通過實驗,證明小聰?shù)目捶ㄊ钦_的,同時還觀察到茶杯內(nèi)壁變黑.你認為茶杯變黑的可能原因是
蠟燭在氧氣不充足的條件下,燃燒生成了炭黑

(3)由上述實驗得到啟發(fā):從意外失火的高樓中逃生的正確方法是
①②
(填序號).
①用毛巾捂住口鼻;②低頭彎腰沿墻迅速移向門外;③打開窗戶跳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1、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老師做了如圖1所示實驗,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的性質(zhì).
(1)小聰和小明受到老師的啟發(fā),設(shè)計了如圖2的家庭小實驗,并推測了實驗現(xiàn)象.兩位同學都認為蠟燭會熄滅,因為
杯內(nèi)的氧氣被耗盡同時又產(chǎn)生了不能燃燒且不能支持燃燒的氣體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CO2密度大會下沉蠟燭燃燒使高處的氧氣量逐漸減少并耗盡,同時放出的熱使CO2向上擴散濃度增大

(2)但對圖2中“兩支蠟燭誰先熄滅?”的問題卻有不同的看法:小明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小聰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通過實驗,證明小聰?shù)目捶ㄊ钦_的,同時還觀察到茶杯內(nèi)壁變黑.你認為茶杯變黑的可能原因是
蠟燭在氧氣不充足的條件下燃燒生成了炭黑

(3)由上述實驗得到啟發(fā):從意外失火的高樓中逃生的正確方法是

①打開窗戶跳下 ②低頭彎腰沿墻迅速移向門外  ③抬頭挺胸逃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平谷區(qū)模擬)(1)某實驗小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根據(jù)下圖進行實驗.請回答:A中的現(xiàn)象是
紫色石蕊變紅
紫色石蕊變紅
,B中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2)該小組利用對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質(zhì),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均屬于非金屬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呢?
[查閱資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與某些有色物質(zhì)(如品紅溶液)反應(yīng)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zhì),實驗室常用紅色的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的存在.
[實驗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①裝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是由于二 氧化硫與水反應(yīng)生成了亞硫酸(H2SO3);裝置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
SO2+Ca(OH)2═CaSO3↓+H2O
SO2+Ca(OH)2═CaSO3↓+H2O

②裝置E的試管中溶液變無色,取該溶液加熱,溶液又變?yōu)榧t色,其原因是
二氧化硫與品紅溶液反應(yīng)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zhì),加熱又分解生成了品紅
二氧化硫與品紅溶液反應(yīng)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zhì),加熱又分解生成了品紅

③此裝置有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是
沒有對尾氣進行處理
沒有對尾氣進行處理

④活性炭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與二氧化硫使品紅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
活性炭的吸附過程是物理變化,而二氧化硫使溶液褪色是化學變化
活性炭的吸附過程是物理變化,而二氧化硫使溶液褪色是化學變化

[反思提高]某同學將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觀察到溶液由紫色變?yōu)闊o色,由此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二氧化硫能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漂白.請你設(shè)計實驗證明此結(jié)論是否正確(要求寫出操作、現(xiàn)象、結(jié)論):
將褪色的溶液加熱,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若溶液恢復為原來的顏色,則結(jié)論正確,否則錯誤
將褪色的溶液加熱,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若溶液恢復為原來的顏色,則結(jié)論正確,否則錯誤

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但二氧化硫還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學性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冊亨縣模擬)(1)某試驗小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利用如圖所示試驗裝置進行試驗.回答下列問題.

A中的現(xiàn)象是
溶液變紅
溶液變紅
;
B中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2)該小組利用對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質(zhì),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均屬于非金屬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呢?
【查閱資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與某些有色物質(zhì)(如品紅溶液)反應(yīng)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zhì),實驗室常用紅色的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的存在.
【試驗探究】試驗裝置如圖所示. 
①裝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是由于二氧化硫與水反應(yīng)生成了亞硫酸(H2SO3);裝置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
SO2+Ca(OH)2=CaSO3↓+H2O
SO2+Ca(OH)2=CaSO3↓+H2O

②裝置E的試管中溶液變無色,取該溶液加熱,溶液又變?yōu)闊o色,其原因是
二氧化硫與品紅溶液反應(yīng)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zhì),加熱又分解生成了品紅
二氧化硫與品紅溶液反應(yīng)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zhì),加熱又分解生成了品紅

③此裝置有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是
沒有進行尾氣處理
沒有進行尾氣處理

④活性炭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與二氧化硫使品紅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
活性炭的吸附過程是物理變化,而二氧化硫使溶液褪色是化學變化
活性炭的吸附過程是物理變化,而二氧化硫使溶液褪色是化學變化

【反思提高】某同學將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觀察到溶液由紫色變?yōu)闊o色,由此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二氧化硫能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漂白.請你設(shè)計試驗證明此結(jié)論是否正確(要求寫出操作、現(xiàn)象、結(jié)論)
將褪色后的溶液加熱,觀察溶液顏色變化,若溶液恢復為紅色,則此結(jié)論是正確的;若溶液不能恢復為紅色,則此結(jié)論不正確
將褪色后的溶液加熱,觀察溶液顏色變化,若溶液恢復為紅色,則此結(jié)論是正確的;若溶液不能恢復為紅色,則此結(jié)論不正確

【試驗結(jié)論】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但二氧化硫還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學性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