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消息中你認為缺乏科學依據的是( )
A. 某“大師”通過“發(fā)功”,能使鋁片發(fā)生化學反應變成金片
B. 有人在飯店的房間內使用木炭火鍋,導致煤氣中毒
C. 有人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取物品時,窒息而死
D. 市售純凈水清潔、純凈,但長期飲用對健康無益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類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請根據要求對下列物質進行分類。
①礦泉水 ②五氧化二磷 ③空氣 ④鐵
(1)屬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號,下同)。
(2)屬于單質的是 。
(3)屬于氧化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兩種混合粉末,質量分別為m1,m2。A由CaCO3和KHCO3組成,B由MgCO3和NaHCO3組成。將A、B分別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均為w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25m1 = 6m2 B. 混合物A中CaCO3和KHCO3質量比一定為1:1
C. ml < m2 D. 混合物B中MgCO3和NaHCO3質量比可為任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驗員對某市售補鈣劑進行檢驗,想測定其含量是否達標,如圖是某補鈣藥品的部分說明書。在實驗室中取10片鈣片研碎后放于燒杯中,將100g稀鹽酸分五次依次加入到燒杯中,并不斷攪拌,稱量,將得到的有關數(shù)據記錄如下(鈣片中其它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
稀鹽酸的質量/g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燒杯中剩余物質質量/g | 10 | 29.12 | 48.24 | 67.36 | 86.48 | 106.48 |
請你根據題給信息和表中數(shù)據,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過程中將鈣片研碎的目的是:。
(2)完全反應后,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
(3)試通過計算說明(寫出具體計算過程)
①該品牌鈣片含量是否達標?
②所用稀鹽酸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4)如果按用量服用,服用者每天通過該補鈣劑攝入鈣元素的質量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A.工業(yè)上可以利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制氧氣
B.氧氣跟其他物質發(fā)生的反應都是氧化反應
C.氯酸鉀加熱制氧氣時,二氧化錳的加入不會增加生成氧氣的量
D.氧氣可以用于氣焊,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水是重要的資源,每千克海水中約含有鈉10.62g、鎂1.28g、鈣0.40g等.這里“鈉、鎂、鈣”指的是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本題的所有夾持儀器均已省略):
(1)寫出指定編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氧氣,某同學設計了圖A的裝置,并用儀器③收集氧氣。其中,儀器①中盛放的試劑應為___________ ,此法生成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裝置中有一處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崔同學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內預先加有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NH4Cl)和氫氧化鈣兩種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NH3),同時得到氯化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見銨態(tài)氮肥不能與_____________物質混合使用。
(5)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應選擇的藥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收集方法為___________,從B~G 中選擇儀器,組裝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要求能方便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你的正確選擇為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顆粒達到納米級的單質鐵具有很強的反應活性,俗稱“納米鐵”.實驗室制備的方法是:以高純氮氣作保護氣,在高溫條件下用H2和FeCl2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納米鐵”。寫出生成“納米鐵”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